欢迎来到山村网

四季豆主要病虫害症状、发病条件和防治方法

2019-01-06 22:52:15浏览:607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四季豆又称菜豆,是我乡主要生产的商品蔬菜,由于多年种植,病害发生严重,已成为制约我乡四季豆生产的主要因素。因此,应正

  四季豆又称菜豆,是我乡主要生产的商品蔬菜,由于多年种植,病害发生严重,已成为制约我乡四季豆生产的主要因素。因此,应正确认识四季豆病害的危害性,采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技术措施为主,配合科学合理的农药防治,将病害损失控制在最低水平。

四季豆主要病虫害症状、发病条件和防治方法

  1 细菌性疫病

  1.1 症状

  四季豆细菌性疫病又称火烧病、叶烧病,是四季豆的常见病害,除危害四季豆外,也可浸染豇豆等。四季豆地上部分叶、茎蔓和豆荚均可发病,而以叶部为主。被害叶片、叶尖和叶缘初呈暗绿色油渍状小斑点,像开水烫状,后扩大呈不规则灰褐色的斑块,薄纸状,半透明。干燥时易脆破,病斑周围有黄绿色晕圈,严重时病斑相连似火烧状,全叶枯死,但不脱落。潮湿时腐烂变黑,病斑上分泌出黄色菌脓,嫩叶扭曲畸形。茎上病窭呈条状红褐色溃疡,中央略凹陷,绕茎1周后,上部茎叶萎蔫枯死。豆荚上病斑多不规则,红褐色,严重时豆荚萎缩。

  1.2 发病条件

  病菌主要在种子内潜伏越冬,也可随病残体在田间土壤中越冬,是初侵染的来源,在田间借风雨、昆虫及农事活动传播。病菌发育适温30℃ ,相对湿度85%以上,高温、高湿是发病的重要条件。保护地通风不良,温度高,湿度大易发病,露地春夏季,多雨、多雾、多露,发病重。重茬种植,肥力不足,管理粗放病害也较重。

  1.3 防治方法

  1.3.1 种子消毒 用50℃温水浸种15rain再播种,还可用种子重0.3%的58%甲霜灵锰锌或50%敌克松拌种。

  1.3.2 农业防治与葱蒜类蔬菜轮作,拉秧时清除病株残体;保护地实行高畦定植,地膜覆盖,加强通风,避免高温高湿环境,增施腐熟有机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抗病性。

  1.3.3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选用50%加瑞农、70%可杀得、75%百菌清、30%DT杀菌剂400倍液、200mg/kg农用链霉素 200mg/kg新植霉素喷雾,每隔7d喷1次,连喷3-4次。

  2 灰霉病

  2.1 症状

  四季豆的茎、叶、花荚均可染病。茎部感病先从基部向上11—15cm处开始出现云纹斑,周边深褐色,中部淡棕色至淡黄色,干燥时病斑表皮破裂形成纤维状,潮湿时病斑上生灰色霉层。有时病菌从茎分枝处侵入,使分枝处形成小渍斑、凹陷,继而萎蔫。成株叶片感病,形成较大的轮纹斑,后期易破裂。苗期子叶也受害,呈水渍状变软下垂,最后叶缘出现清晰的白灰霉层。

  2.2 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菌核、分生孢子越夏或越冬,是初侵染的来源。越冬病菌以菌丝在病残体上腐生并形成大量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不适宜病菌生活时,可形成抗性强的菌核,遇到合适条件时菌核长出菌丝直接侵染。病菌在田间随病残体借雨水、流水、气流等传播蔓延。温度20℃左右、相对湿度大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2.3 防治方法

  2.3.1 农业防治保护地栽培要采取高畦定植,地膜覆盖,加强棚内的通风,降低棚内湿度。适当降低密度,及时摘除病叶、病荚,清除病株残体,彻底销毁。

  2.3.2 药剂防治 田间应注意检查,发现零星病斑时及时喷药。可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克霉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7d喷1次,连喷3次。

四季豆主要病虫害症状、发病条件和防治方法

  3 炭疽病

  3.1 症状

  四季豆炭疽病是四季豆的重要病害,发生较为普遍,除危害四季豆外,还危害豇豆等。叶、茎、豆荚均可感病。苗期染病在子叶上生成红褐色的圆斑,凹陷呈溃疡状。成株发病,叶片上病斑多发生在叶背的叶脉上,常沿叶脉扩成多角形小条斑,初为红褐色,后为黑褐色。叶柄和茎上病斑凹陷龟裂。豆荚上病斑暗褐色圆形,稍凹陷,边缘有深红色的晕圈,湿度大时病斑中央有粉红色粘液分泌出来。

  3.2 发病条件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种子上越冬,是初侵染的来源,在田间靠风雨、昆虫传播,进行再浸染。温度为20~25 、湿度大利于病害发生,在天气凉爽,多雨、多露、多雾的季节发病重。地势低洼,连作、密度过大,土壤粘重也会加重发病。

  3.3 防治方法

  3.3.1 种子消毒用甲醛200倍液浸种30min,洗净晾干后播种。

  3.3.2 农业防治与非豆科作物实行2年以上的轮作;选地势高燥,排水良好,偏砂性土壤栽培。从无病豆荚上采种。

  3.3-3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1:1:240波尔多液50kg/667㎡喷雾,间隔7d喷1次,共喷2~3次。

  4 菌核病

  4.1 症状

  四季豆菌核病主要发生在保护地栽培的春四季豆和秋延后四季豆上。发病时,多从茎基部或第1分枝分权处开始,初水浸状,逐渐发展呈灰白色,茎表皮发干崩裂,呈纤维状。潮湿时,在病组织中间生成鼠粪状黑色菌核,病斑表面形成白色霉层,严重时导致植株萎蔫枯死。

  4.2 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核在种子、病株残体、堆肥上越冬,成为早春初侵染的来源。在田间主要以子囊孢子和菌丝借气流、雨水侵染传播,蔓延。病菌发生的适宜温度为5~20℃,最适温度15℃,相对湿度10o% ,冷凉潮湿的条件下发病较重。

  4.3 防治方法

  4.3.1 种子处理 种子混有菌核时,可用10%盐水选种,彻底剔除菌核,用清水洗净后播种。

  4.3.2 农业防治 在无病株上留种;实行轮作,拉秧时清除病株残体,结合整地进行深翻,将菌核埋人土壤深层。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性。实行地膜覆盖,阻隔子囊盘出土。适当提高棚内温度(25℃),及时摘除老叶。

  4-3.4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及时喷药保护,对老叶与植株基部土壤重点喷药。常用药剂有10%速克灵烟剂,每667m 每次250g,傍晚点燃,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每隔10d喷1次,共喷2-3次。

(责任编辑:小城)
下一篇:

冬瓜裂瓜?以下几种方法巧预防

上一篇:

冬天来了,小麦冻害也来了 防治措施是什么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