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斑萤叶甲又称玉米双斑长跗萤叶甲,属鞘翅目,叶甲科,广泛分布于东北、华北、江苏、浙江、湖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宁夏、甘肃、陕西、四川、云南、贵州、台湾等省区,危害豆类、马铃薯、玉米、苹果、十字花科蔬菜等多种作物。
一、玉米双斑萤叶甲的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3.6~4.8毫米,宽2~2.5毫米,长卵形,棕黄色具光泽;触角11节丝状,端部色黑,长为体长2/3;复眼大卵圆形;前胸背板宽大于长,表面隆起,密布很多细小刻点;小盾片黑色呈三角形;鞘翅布有线状细刻点,每个鞘翅基半部具1近圆形淡色斑,四周黑色,淡色斑后外侧多不完全封闭,其后面黑色带纹向后突伸成角状,有些个体黑带纹不清或消失;两翅后端合为圆形;后足胫节端部具1长刺;腹管外露。
卵:椭圆形,长0.6毫米,初棕黄色,表面具网状纹。
幼虫:体长5~6毫米,白色至黄白色,体表具瘤和刚毛,前胸背板颜色较深。
蛹:长2.8~3.5毫米,宽2毫米,白色,表面具刚毛。
二、玉米双斑萤叶甲的危害特点
玉米双斑萤叶甲食性较杂,可为害玉米、谷子、高粱、大豆、花生、马铃薯和杂草等。主要在7-9月份发生危害,有群聚习性和趋嫩危害习性,在玉米田主要以成虫危害叶片、花丝、嫩穗,常集中于一棵植株,自上而下取食,中下部叶片被害后,残留网状叶脉或表皮,远看呈小面积不规则白斑。玉米抽雄吐丝后,该虫喜取食花药、花丝,影响玉米正常扬花和受粉。
三、玉米双斑萤叶甲的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一代,以散产卵在表土下越冬,翌年5月上中旬孵化,幼虫一直生活在土中,食害禾本科作物或杂草的根;经过30-40天在土中化蛹,蛹期7-10天;初羽化的成虫在地边杂草上生活,然后迁入玉米田。7月上旬开始增多,7月中下旬进入成虫盛发期,此后一直持续为害到9月份。成虫善飞跳,飞行距离3-5米甚至更远,喜在9-11时和16-19时飞翔取食,白天在玉米叶片和穗部活动,早晚或中午藏在叶子背面或者心叶及土缝中。
四、玉米双斑萤叶甲的防治方法
(1)及时铲除田边、地埂、渠边杂草,秋季深翻灭卵,均可减轻受害。
(2)发生严重的可喷洒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25%辛·氰乳油1500~2000倍液,每亩喷药50千克。
(3)干旱地区可选用2%杀螟丹粉剂,每亩用药2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