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种瓜种豆,时间最好是在清明左右。而每年上巳节恰逢清明前后,所以,顺从农时,上巳节期间,是种植各种瓜类豆类的好时机。但是,很多作物在去年的秋冬就已经种下,它们是怎样开花结果的,又如何提高它们的收成呢?答案在这里~且看小编为您带来的上巳节专题——说说熟悉而陌生的“春化作用”。
农历三月初三,古称上巳节,是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是纪念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所以三月三也可以说是“中华圣诞节”。在这一天,人们纷纷走出家门,享受大好春光。
而上巳节又是一个属于春播春种精耕细作的节日。因为春分之后,气温持续上升,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日平均气温已升到12℃以上,黄河流域上游冰雪融化,为种植灌溉提供了水源;气温升高,土壤中空气受热膨胀,空隙增多,适合于植物种子萌发;光照加长,使得一些经年越冬的植物苏醒开来,进入了开花结果的繁殖期。
什么是春化作用:
高等植物的成花过程(包括成花诱导和花芽分化等过程)是植物个体发育的中心环节,有些植物需要低温条件,才能促进花芽形成和花器发育,这一过程叫做“春化阶段”,这种低温诱导植物开花的效应叫做“春化作用”。例如冬小麦,一般都在秋季萌发,经过一段营养生长后度过寒冬,于第二年夏初开花结实,如果在春季播种,则只长茎、叶而不开花,或开花大大延迟。这是因为冬性植物需要经历一定时间的低温才能形成花芽。冬性作物已萌动的种子经过一定时间低温处理。则春播时也可以正常开花结实,故而春化作用一词由此而来。冬性禾谷类作物(如冬小麦);二年生作物(如甜菜、萝卜、大白菜)以及某些多年生草本植物(如牧草),都有春化现象,这是它们必须等到翌年才能开花的基本原因。
为什么会出现春化作用:
其实,春化作用的出现和休眠一样,也是植物应付恶劣环境的一种策略,植物在开花期是最脆弱的时候,如果不幸遇上低温,则很容易无法抵抗而导致不开花或死亡。所以经过长久的演化,植物本身便发展出一个适应的策略,那就是等待寒冬过去后再开花结实(即春化作用),以确保繁衍后代的目的。
所以,有时可以利用人工的低温处理,来满足植物分化花芽所需要的低温,而取得过冬的效果,这种处理方式叫做“春化处理”。经过春化处理,即使是春天,也会像秋天播种时一样地开花。
春化作用的原理:
温度要求:对大多数需经低温才能开花的植物,1~2℃是最有效的春化温度,但只要低温持续时间足够长,-1~-9℃都有效。
可逆性:春化作用可以在温度变化的情况下解除,也可以在解除后又遇到低温的情况下再次发生。
春化与光周期:很多二年生植物的成花,既要经过春化,又需要长日照。其中某些植物,春化与光周期两种效应可以互相影响或代替。如甜菜开花要求春化和长日,在长日下春化有效温度的上限可以提高;在连续光下,12~15℃也可开花。另一方面,春化时间延长,则在短日下也能成花。即春化与长日照二者可互相代替。成花不需低温的长日植物菠菜,经低温处理后,在短日下也能开花。
严格程度:许多二年生植物(如甜菜、萝卜、胡萝卜、天仙子等)必需经一定天数的低温才能成花,否则一直处于营养状态。而许多一年生植物成花对低温的要求则不是绝对的。例如黑麦湿种子经几周低温处理,于7周后开花;而不经低温处理也能开花,只是开花时间延至14周以后。
响应时期:因植物种类而异。冬小麦在胚胎期就对低温起响应,天仙子则必须在植株长到一定大小之后才能起响应。
春化作用的外在条件:
温度和时间:低温是春化作用的主导因子,通常春化作用的温度为0~15℃,并需要持续一定时间,不同作物春化作用所需要的不同,如冬小麦、萝卜、油菜等为0~5℃,春小麦为5~15℃。一般的讲,植物春化作用需要的温度越低,需求的时间也越长。例如中国北纬33°以北的冬性小麦,要求0~7℃的低温,持续36~51天,才能通过春化,而北纬33°以南的品种,在0~12℃,经过12~26天,就可通过春化作用。冬性一年生植物(如冬小麦)对低温是一种相对需要,一般适当降低或延长春化作用时间,可缩短种子萌发至开花的时间。如不经历低温,延迟开花,而一些二年生植物对低温的要求是绝对的,不经历低温就不能开花,如甜菜。
氧气:充足的氧气是萌动种子通过春化作用的必需条件。在缺氧条件下,即使水分充足,萌动的种子也不能通过春化。此现象说明了春化作用与有氧呼吸有关,即低温对花原基形成的诱导,需要有氧呼吸提供能量。
水分:如果植物以种子形式通过春化作用,就需要种子中有一定的含水量, 比如冬小麦已萌动的种子,含水量低于40% ,就不能通过春化作用。而干种子对低温没有反应,因此,植物不能以干种子形式通过春化。
养分:春化作用需要足够的养分,将冬小麦种子去掉胚。将胚培养在含蔗糖培养基上,可通过春化作用,反之,培养基中无蔗糖,即不提供营养成分,则种子没有养分供给,不能通过春化作用。
去春化作用:
研究表明,已春化的植物或萌动种子,在春化过程结束之前,如置于高温条件下(25~40℃)处理,春化效果即行消失,这种现象叫去春化作用。有的植物在春化前热处理会降低其随后感受低温的能力,这种作用称为抗春化,或预先脱春化。
再春化作用:
对大多数去春化的植物重返低温条件下,可以重新进行春化作用,并且低温的效应可以累加,这种去春化作用的植物再度被低温春化的现象,被称为再春化作用。
结语
掌握科学规律控制植物生长,能够有效地提高产量,获得更好的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