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植物是最勤快的自给自养型的劳动者,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有很多种微生物菌会依附在植物体的内外,掠夺植物辛辛苦苦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质,造成植物新陈代谢紊乱,生长不正常,甚至死亡。这些微生物就是植物病原菌。真菌中的灰葡萄孢菌则是分布最广最难以防控的植物灰霉病病原菌。
植物病原菌获取有机营养的类型有三种。
1、番茄黄化曲叶病病毒是典型的活体营养型,寄生能力很强,它最喜欢从活的植物组织中摄取营养,不会“吃”干枯死亡了的番茄叶片或果实,风雨、气流不能够传播病毒,只能依靠烟粉虱,所以,对这种病害的防控绝招就是控制白粉虱;
2、甘薯软腐病病菌则只能从已经奄奄一息的甘薯块根中汲取营养,对健康无病的薯块无能为力,属于死体营养型。只要不使甘薯薯块被其它病菌侵害、不受冻、不被害虫咬伤,这种病害就不会出现;
3、灰霉病的本事最大,既可以从活体的植物组织中摄取营养,也可以在死亡的残体中生存,属于半活体营养型病菌。所以,这类病菌的分布非常广泛,土壤中、植株上、大棚的后墙上,都可能会有它们的身影。只要温湿度条件合适,它们随时都可以从活动的地方通过雨水飞溅、农具接触等方式抵达植株上病快速侵入进去。看来,这种病害真的是防不胜防呀!
不必担心,只要进一步了解到灰霉病病菌在什么温湿度条件下滋生快易侵染,在植物体表面上是如何萌发侵入的,植物体又是如何应对和反应的,侵入进植物体以后是否还有机会予以控制等等,这些问题,就会发现有很多机会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灰霉病发生的。
第一、灰霉病是在土壤中、植物残存组织中栖息活动的,所以,在蔬菜或果树栽植之前或栽植的初期,以及开花前后,尤其是蘸花后,注意清理掉这些有病的枝叶、花和果等等,再用咯菌腈、速克灵、异菌脲等杀菌剂全面的处理土壤、花器、幼果以及整个大棚就可以大大减少灰霉病菌的数量;
第二、科学研究发现,灰霉病病菌侵染植物的时候,首先是和植物体接触,在气孔、皮孔或伤口附近,分生孢子萌发成芽管和附着胞,附着胞分泌角质蛋白酶和脂肪酶等溶解酶穿过角质层,破坏表皮层,在植物体表面上形成一个侵染爆发点,分泌内生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甲基酯酶、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等细胞壁降解酶,分解植物器官帮助菌丝汲取其中的营养。
针对这个过程,我们可以在灰霉病容易发生的不同阶段采取对应的措施予以防控。
1、蘸花的时候,或果实套袋前,用配上咯菌腈、速克灵等杀菌剂,提前消毒保护,效果会很好;
2、在发现田间有零星的病斑时,使用吡唑醚菊酯或嘧菌酯复配上速克灵、异菌脲等,截杀正在萌发的病菌。这项措施的关键是时机要把握好,动作要快,不能拖延;
3、也可以喷施枯草芽孢杆菌、哈茨木霉菌、粉红粘帚霉等,利用这些抗生菌恶化灰霉病病菌的萌发环境或抑制病菌分泌植物组织降解酶,同时截杀它们。但需要注意当时的温度和湿度条件,这些抗生菌也需要有一个合适的温湿度环境;
4、在发现有零星的病株时,连续喷施1:9的牛奶水溶液也可以有效防控灰霉病;
5、病害已经开始严重发生的时候,就要多措施并举进行了。首先清理掉病叶、病花、病果,再喷施一些比较特殊的新型杀菌剂,比如啶酰菌胺。
第三、植物被病菌侵染骚扰的时候也会有所反应,也就是免疫系统的开启。一般的,植物对病菌的免疫反应分三大步,第一步是识别粘附在植物体表面上的微生物是否有害,一旦发现有害,就还打开第二步,即感应病菌分泌的有毒物质,最后,启动植物体内的免疫蛋白,分泌能够破坏和抵御病菌毒力的生化物质,比如几丁质酶降解病菌的细胞壁,苯丙氨酸解氨酶抑制病菌的活性,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则会抑制病菌分泌的果胶质降解酶对植物细胞壁的破坏。
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利用植物对病菌的这些免疫性反应。
1、选育抗病品种:比如研究发现利用我国的野生刺葡萄中含有的抗病基因,可以选育出抗性更好的葡萄新品种。大红硬果番茄比粉红果番茄对灰霉病抗性强;
2、健康栽培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比如更科学的施肥浇水,让植物长得健壮,而不是旺;
3、使用免疫系统激活剂:了解到植物的免疫反应规律以后,已经陆续发现了不少具有诱导植物开启免疫反应的东西,比如中国农科院植保所邱德文研究员开发的极细链格孢激活蛋白,就是一个很不错的植物免疫系统激活剂。但不能经常使用,也不能随意使用,关键是要在病害发生的初期使用,即,当田间有零星病叶出现的时候,或适合灰霉病爆发的天气开始出现的时候。当然,这种免疫激活诱导剂也可以和化学杀菌剂配合使用,效果会更好。
第四、调节好植物生长的温湿光环境:根据植物对温湿度的生长需求,尽可能的控制好棚室内的温湿光条件,把白天最高温度控制在25~30℃,相对湿度在85%以下,注意通风和光照管理。栽植的植株密度不宜过大,阴天不浇水不喷药,秋冬春低温季节尽量在上午喷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