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是我国近几年种植面积扩增最快的经济作物,据联合国粮农组织2006年世界葡萄露地栽培面积统计资料,中国为 453,200公顷,排名第五,西班牙 949,100 公顷,排名第一,法国 851,615公顷,排名第二,然后是意大利和土耳其。2016年,中国的葡萄种植面积将近80万公顷,成为世界上葡萄种植面积和产量增长最快的国家。
然而,由于管理水平、营销策略和措施上的欠缺,中国的葡萄生产不论在果实品质上,还是在产出投入比上,也就是经济效益上,依然很落后,农民种葡萄致富的期望难以实现。
多年以来,我国的农业技术主要是靠农资生产企业和农资经销商通过产品销售来附带进行推广的,这就难免把病害防治技术聚焦在农药或肥料等产品上,而真正的系统性植保技术很少被应用于病虫害防治中。这样一来,这种以产品功能来解决病虫害问题的模式,就等同于把农业生产引到一个“坑”中,有病就喷药,增产靠肥料,这就刺激了农资生产企业为了业绩的不断提高,农药和肥料的种类不断升级,其施用量也随之攀升,土壤性状越来越差,作物的抗逆性越来越差,病菌、害虫和杂草对农药的抗性却越来越强,病虫害是越治越多,成本越来越高。不断在这个坑里挣扎的农民,又把农资企业和经销商也带进了这个坑,产品销量和业绩的提升只能靠着频繁更换产品品种来实现,库存问题、回款问题、农商纠纷问题,一个又一个的闹心事越来越严重,即便是更换各种营销手段,还是阻止不了这些烦心事的不断涌现。
如今,中国的农业生产正处于从以产量获取单一效益向以品质和品牌获取综合性效益的转折点时期。实际上,近几年出现的葡萄价格持续下降、管理成本不断增加、经济效益难以维系等表现,也是市场逼迫着农民在作物生产管理上开始关注如何减少劳动力,轻松管理,健康栽培等。也就意味着,今后的农业生产要回归到更加科学的生态化管理。
葡萄病害,是葡萄生产中的第一障碍,近几年,葡萄霜霉病、灰霉病、白腐病、炭疽病几乎是每一个葡萄种植区域每年不得不面对的老问题;随意引种却疏忽苗木栽植前的消毒处理,根癌病的发生越来越普遍,根瘤蚜蔓延的风险非常大;以高密度加单株超高负载量加滥用肥料,实现高产量的管理模式,使房枯病、溃疡病、水罐子病,这些原本很少发生的病害也成增长趋势,尤其是诸如大小粒、气灼、缺镁、缺铁等等生理性病害,越来越普遍,甚至成为限制当地葡萄生产的主要问题。农民在葡萄病害防治上的投入越来越大,但出现的问题却越来越多。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缺少病害预防意识,发生病害找特效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不注重系统性和综合性的防治技巧。
解铃还须系铃人,要想实现轻松防控葡萄病害,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农资生产企业和农资经销商,即便是为了突破目前的农资销售困局,提高企业竞争力,就得把眼光从产品移到作物上,引导农民应用更加实用的科学技术,高效、简便、安全的生态化管理葡萄,在保障葡萄健康生长的基础上,系统的防控管理病害,让农民能够轻松、持续和稳定地获取到更好的效益,这样才能让农民体验到企业的品牌价值(不单单是产品的效果),信赖企业及其品牌,届时,产品销量和业绩就不是问题,库存、回款也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