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属于葡萄科葡萄属,是经济价值较高的树种。随着其种植面积的快速扩张,葡萄病虫害问题日益突出。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葡萄病虫害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等相关知识,供大家参考。
一、有机葡萄病害及防治
(一)霜霉病
1、为害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叶片初期出现黄绿色微透明大小不一的病斑,随着病害的发展,病斑变为黄褐色或褐色而干枯。在病斑发展的过程中,叶背面形成一层灰白色霜霉状物。嫩梢受害时表面有稀疏的白霜,病斑纵向扩展较快,最终为褐色斑块,严重影响枝条成熟。
2、发病规律
葡萄霜霉病是由鞭毛菌亚门、卵菌纲、霜霉目、单轴霉属,侵染所致。该菌为专性寄生菌,只危害葡萄。病菌以卵孢子在病组织中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可存活1-2年。翌年春季萌发产生芽孢囊,芽孢囊产生游动孢子,借风雨传播到寄主叶片上,通过气孔侵入,然后从气孔伸出孢囊梗,产生孢子囊,借风雨进行再侵染。如果当年雨量多,空气湿度大,霜霉病易发生。此外葡萄生长势弱,园内潮湿,通风透光差的果园发病重。低温、高湿有利于霜霉病的流行。
3、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1)选用抗病品种,通过杂交和嫁接尽可能选用美洲种系列品种;(2)细致修剪,剪净卷须、病枝、病果穗,并将其清除于设施外或深埋,以减少病原;(3)选用无滴消雾膜做设施的外覆盖材料在设施内全面积覆盖地膜,降低其空气湿度和防止雾气发生,抑制孢子囊的形成、萌发和游动孢子的萌发侵染;(4)调节室内的温湿度。
药剂防治:(1)可喷哈茨木霉菌叶部型300倍液进行预防;(2)春天葡萄出窑时和秋天入窑前各喷一次95%矿物油乳油150倍液;(3)根据气候条件及时喷洒12%松脂酸铜600-800倍液或哈茨木霉菌叶部型300倍液进行治疗,每隔5天左右喷一次,连续喷施2-3次。(4)为提高葡萄的抗逆性与防治效果、增加产量,可施用鱼蛋白生物刺激素300倍液。
(二)白粉病
1、为害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新梢和果实。叶片受害时,表面有灰白色斑点,上覆白粉状物,叶缘卷缩脆而硬。新梢被害时同样覆一层白粉,到后期出现鱼鳞状褐色斑点。果粒发病时,表面覆一层白粉,擦掉白粉后,可见网状花纹,且果实停止生长硬化,易发生纵裂。
2、发病规律
病原属子囊菌亚门真菌,病菌以菌丝体在被害组织或芽鳞片内越冬,翌年春季借风传播,落到寄主表面萌发侵入。菌丝在寄主表面蔓延,以吸器伸入寄主细胞内吸取营养。气温29-35℃病害扩展快,干旱或雨后干旱或干湿交替适其流行。
3、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1)及时绑蔓、摘心、打叉,改善架面通风透光条件;(2)结合冬季修剪,剪除病枝蔓,彻底清扫果园,减少菌源。
药剂防治:(1)发芽前喷95%矿物油乳油150倍液或45%晶体石硫合剂40~50倍液杀死越冬病菌;(2)出现症状时,开始喷锐真(枯草芽孢杆菌)300倍液叶面喷雾,每5天一次,连续喷施2-3次,直至病害不再发生;(3)为提高葡萄的抗逆性与防治效果、增加产量,可施用鱼蛋白生物刺激素300倍液。
(三)灰霉病
1、为害症状
主要危害花序、幼果和已成熟的果实,有时也可危害新梢、叶片和果梗。花穗和刚落花的小果穗易受侵染,发病初期,被害部呈淡褐色,整个果穗软腐,空气潮湿时病穗上长出一层鼠灰色霉状物,空气干燥时,腐烂的病穗逐渐失水干缩、干枯脱落。新梢、叶片被害,产生淡褐色、不规则形的病斑,病斑上能长出鼠灰色霉层。
2、发病规律
病原称灰葡萄孢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病菌以分生孢子及菌核在被害部越冬,次年春大环境条件适宜时长出新的分生孢子,侵染花穗引起初次侵染。温度20~24℃,该病易发生。在葡萄开花期如气温较低,雨水较多,或空气潮湿,很容易诱发灰霉病的流行,常常造成大量花穗腐烂、脱落,葡萄坐果后很少发病。在果实成熟期,如天气潮湿亦造成烂果。
3、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1)加强栽培管理,搞好开沟排水、清理田园、新梢引绍及摘心抹芽等工作,改善葡萄园的通风条件;(2)注意合理施肥,促进器官组织的老健;(3)及时防治卷叶蛾等害虫,可以减轻发病;(4)发病初期,及时剪除发病花穗,防止扩散蔓延;(5)采收应在晴天露水干后进行,并避免果实的机械损伤,采下的果实应放置凉爽通风处,可减轻贮运期的发病。
药剂防治:(1)开花前及初花期可喷洒哈茨木霉菌叶部型300倍液,以预防或减轻花、果的发病;(2)出现症状时,叶面喷施哈茨木霉菌叶部型300倍液,每5天一次,连续喷施2-3次,直至病害不再发生;(3)为提高葡萄的抗逆性与防治效果、增加产量,可施用鱼蛋白生物刺激素300倍液。
(四)炭疽病
1、为害症状
主要为害果实,在距地面近的果穗尖端先发病,初期在果面上发生水渍状的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大,呈圆型深褐色病斑。略凹陷,2~3天后,产生小黑点,排列成同心轮纹状。果梗、穗轴受害时产生椭圆凹陷病斑,叶面上密生圆形褐色小斑点,叶色变黄而脱落。
2、发病规律
病原为胶孢炭疽菌,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结果母枝、一年生枝蔓的表层组织、病果等处越冬。于第二年幼果期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助风雨传播到幼嫩的果穗,通过皮孔和伤口侵入,形成初侵染,具有潜伏特点,到着色期发病,可以多次再侵染,造成病害大流行。孢子产生最适温度为28~30℃,夏季多雨,果园排水不良,架式过低,蔓叶过密,通风透光不良等环境条件,都有利于发病。另外,薄皮、晚熟品种发病较重。
3、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1)结合修剪清除留在植株上的副梢、穗梗、僵果、卷须等,并把落于地面的果穗、残蔓、枯叶等彻底清除,集中烧毁,以减少果园内病菌来源;(2)雨后要搞好排水工作,防止园内积水;(3)设置遮雨棚。
药剂防治:(1)在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出现分生孢子时,每隔10天左右,喷1次半量式波尔多液200倍液;(2)出现症状即喷施哈茨木霉菌叶部型300倍液或3%氨基寡糖素1500倍液,每5天一次,连续使用,直至病害不在发生。
(五)白腐病
1、为害症状
果梗和穗轴上发病处先产生淡褐色水浸状近圆形病斑,病部腐烂变褐色,很快蔓延至果粒,果粒变褐软烂,病果易脱落,病果干缩时呈褐色或灰白色僵果。枝蔓上发病,初期显水浸状淡褐色病斑,形状不定,病斑多纵向扩展成褐色凹陷的大斑,后期病部表皮纵裂与木质部分离,表皮脱落,当病斑扩及枝蔓表皮一圈时,其上部枝蔓枯死。叶片发病多发生在叶缘部,初生褐色水浸状不规则病斑,逐渐扩大略成圆形,有褐色轮纹。
2、发病规律
此病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病组织上越冬并能以菌丝在病组织内越冬。在春季条件适宜时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由伤口、蜜腺、气孔等部位侵入,经3~5天潜育期即可发病,并行多次重复侵染。
该病菌在28~30℃,大气湿度在95%以上时适宜发生。高温、高湿多雨的季节病情严重,雨后出现发病高峰。在北方,自6月至采收期都可发病,果实着色期发病增加,暴风雨后发病出现高峰。杂草丛生、枝叶密闭或湿度大时易发病。偏旺和徒长植株易发病。
3、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1)及时剪除病枝、病果;(2)提高结果部位,及时摘心,剪除过密枝叶和副梢;(3)果实成熟期、特殊天气后适当喷药防治;(4)设置避雨设施。
药剂防治:(1)发芽前喷施95%矿物油乳油150倍液;(2)在发病初期结合防治其他病害喷洒哈茨木霉菌叶部型或12%松脂酸铜800倍液,每隔5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五) 根癌病
1、为害症状
主要危害根颈处和主根、侧根及2年生以上近地部主蔓。初期病部形成愈伤组织状的癌瘤,稍带绿色或乳白色,质地柔软。随着瘤体的长大,逐渐变为深褐色,质地变硬,表面粗糙。瘤的大小不一,有的数十个小瘤簇生成大瘤,老熟病瘤表皮龟裂,在阴雨潮湿条件下易腐烂脱落,并有腥臭味。受害植株因皮层及输导组织被破坏,生长不良,叶片小而黄,果穗小而少,果粒不整齐,成熟也不一致。病株抽芽少、长势弱,严重时整株干枯死亡。
2、发病规律
该病病原属土壤杆菌属细菌,病菌在肿瘤组织皮层内或混入土中越冬,可在土壤中存活一年以上,通过雨水和灌溉水传播。此外,地下害虫,如蛴螬、蝼蛄和线虫也能传播细菌。细菌通过虫伤、机械伤、剪口、嫁接口及其他根病引起的损伤侵入。苗木带菌是该病远距离传播的主要方式。温度适宜、雨水多、湿度大,癌瘤的发生量也大。土质黏重、排水不良以及碱性大的土壤发病重。
3、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1)培育和利用抗病品种;(2)耕作和田间操作尽可能避免伤根或损伤茎蔓基部;(3)注意防治地下害虫和土壤线虫,减少虫伤;(3)及时挖除无法治疗的重病株。彻底收拾残根并集中烧毁。
药剂防治:(1)对可能带病苗木和插穗用12%松脂酸铜200倍液浸5分钟,,苗木经消毒再定植;(2)在田间发现病株时,可先将根周围的土扒开,切除癌瘤,然后涂高浓度石硫合剂或波尔多液,保护伤口。
二、有机葡萄虫害及防治
(一)叶蝉
1、为害症状
成虫、若虫在叶背面为害,受害叶片正面发生灰白色斑点,虫口密度大时可使整叶叶面变灰白色。影响光合作用和枝条发育,降低果实品质。
2、发生规律
每年发生3~4代,以成虫越冬,越冬成虫于4月下旬产卵,5月中下旬盛发。成、若虫多在叶背面为害,早晨、傍晚温度较低时,多潜伏于叶背面不活动,中午阳光强烈时隐伏于叶背面避光处取食,成虫趋光性强。
温度高通风不良、枝叶密郁的葡萄园及庭院棚架葡萄发生严重,而大田、篱架葡萄发生较轻。
3、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1)清洁果园,及时清除杂草;(2)加强生长期田间管理,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物理防治:(1)捉住防治叶蝉的关键时期,发芽后越冬成虫,开花前后第一代若虫防治关键时期,利用叶蝉对黄色的趋性,设置绿真1号(黄板)诱杀;(2)0.3%印楝素乳油500叶面喷施,连续使用2-3次。
(二)葡萄透翅蛾
1、为害症状
以幼虫蛀入葡萄蔓中为害,一般多从叶柄基部蛀入。被害处逐渐膨大,蛀孔有褐色虫粪。幼虫多蛀食蔓的髓心部,使水分和营养向上输送困难或中断,导致叶片变黄,引起落花落果。严重者可造成被害部位以上停止生长或干枯死亡。受害处常膨大如瘤。
2、发生规律
葡萄透翅蛾属鳞翅目透翅蛾科,每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葡萄蔓内越冬。5月上旬化蛹,6月上旬及7月上旬羽化为成虫,成虫将卵产在叶腋、芽缝、叶片及幼嫩梢上。7-8月为害最重,9-10月幼虫老熟越冬。
3、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1)选择抗虫品种,加强田间肥水管理,以增强抗病能力;(2)结合冬剪,剪除带有残虫的枯枝,集中清理烧毁或深埋,消灭越冬幼虫虫源,减少虫源基数。
物理防治:当年6月份开始悬挂透翅蛾性诱剂,以消灭成虫,降低为害,并且可以此作为施药适期预报的依据(当诱蛾量出现高峰后,蛾量锐减时,即为当代成虫羽化的盛末期,是药剂防治的最佳时期。)
(三)葡萄东方盔蚧
1、生活史与习性
一年发生2代,以2龄若虫越冬。 4月上旬虫体开始膨大,4月末雌虫体背膨大并硬化,5月中旬开始产卵在体下介壳内,5月中旬产卵盛期,卵期1个月左右。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若虫孵化盛期,若虫爬到叶片背面固着为害,少数寄生于叶柄。叶片上若虫于6月中旬先后蜕皮并迁回枝条,7月上旬羽化为成虫,7月下旬至8月上旬产卵,第二代若虫8月孵化,中旬为盛期,10月间再迂回到树体越冬。
2、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1)合理修剪,防止枝叶过密;(2)秋季修剪时,清除枯枝落叶和剥除老树皮,刷出越冬卵块,集中销毁;(3)利用天敌,黑缘红瓢虫是其主要天敌,喷药防治注意保护天敌。
药剂防治:(1)冬季和早春,喷施石硫合剂或95%矿物油乳油200倍,消灭越冬若虫;(2)生长季使用95%矿物油乳油150-200倍液喷雾进行防治。生长期抓住两个防治关键:一个是4月上中旬,虫体开始膨大时;第二个是5月下旬至6月上旬,卵孵化盛期。
(四)葡萄瘿螨
1、为害症状
葡萄瘿螨主要在叶背面为害,初期叶背产生许多不规则白色斑块,逐渐扩大呈现一层很厚的毛毡状白色绒毛,后变茶褐至深褐色。受害部位叶背凹陷,正面凸起,形成不规则大小不一的“病斑”。严重时叶片凹凸不平。枝蔓受害肿胀成瘤、表皮胀裂。
2、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多代,有时代重叠现象。以成螨越冬,春季葡萄发芽后,瘿螨由芽内爬出,迁移至嫩叶的背面刺吸汁液。每年春、秋为害严重,夏季高温多雨时对其发育不利。
3、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冬季清园,剥除枝蔓上的老粗皮烧毁,以消灭在粗皮内越冬的雌成虫。
药剂防治:(1)早春葡萄芽萌动时,喷石硫合剂或95%矿物油乳油300倍,以杀死潜伏在芽内的瘿螨。这次喷经是防治瘿螨的关键,在历年发生严重的园片,可在发芽后喷95%矿物油乳油300倍,进行淋洗式喷雾,效果很好;(2)葡萄生长季节,发现有瘿螨为害时,用95%矿物油200-300倍液+0.3%印楝素乳油600-800倍喷雾。
(五)葡萄蓟马
1、为害症状
葡萄蓟马又称烟蓟马。属于瘿翅目,蓟马科。主要是若虫和成虫为害葡萄幼果、嫩叶和新梢。被害叶片成水渍状失绿黄色小斑点,一般叶尖、叶缘受害最重。严重时新梢的延长受到抑制,叶片变小,卷曲成杯状或畸形,甚至干枯,有时还出现穿孔。被害的幼果当时不变色,第二天被害部位失水干缩,形成小黑斑,后随果实增大而扩大,严重的会引起裂果。
2、发生规律
在华北1年发生3~4代,华东6~10代,华南地区20代以上,每代历期9~23天,夏季1世代约15天。北方多以成虫在未收获的葱、蒜叶鞘或杂草残株上越冬。春季葱蒜返青时恢复活动,为害一段时间便迁飞到杂草、作物及果树上为害繁殖。成虫活跃,能飞善跳,扩散传播很快,怕阳光,早晚或阴天在叶面上为害。一般温度25℃以下,相对湿度60%以下有利于蓟马发生,高温高湿不利发生。
3、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清除田间杂草和残株落叶,减少虫源。
生物防治:天敌有小花蝽和姬猎蝽,对蓟马的发生有一定抑制作用。
药剂防治:(1)95%矿物油200-300倍液喷雾防治;(2)0.5%苦参碱可溶液剂600-800倍喷雾防治;(3)2.5%鱼藤酮500倍液对防治蓟马也有一定防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