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叶片发黄常见的有生理性早衰、病虫危害、肥害或药害、缺素、中毒等其他原因引发,对叶片发黄的症状、田间分布和发生过程进行了明确诊断,以促进当地水稻的正常生产。
1、生理性早衰
由于水稻生长后期根部生长功能降低,根系活力衰退,或脱水、脱肥引起的一种生理性黄叶现象。水稻生理性早衰,病叶多表现为橙黄色,有一定金属光泽,一般多是由下向上蔓延。在田间可成片发生,严重时也会蔓延至全田,黄叶上没有病斑和菌脓物。
2、病虫危害
2.1 水稻条纹叶枯病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为媒介传播的病毒病。病株叶片出现褪绿黄白斑,后扩展成间距绿色的黄色条纹,且与叶脉平行。病株心叶伸长不展开,淡黄白色,有时卷曲干枯,叶片沿叶脉处出现黄白色条纹;常出现心叶枯死,不能抽穗或穗小畸形不实。主茎与分蘖同时发病,病株矮化不明显,分蘖减少;病株呈黄绿色似缺肥状,重病株不能抽穗,形成枯孕穗,轻病株能抽穗,但稻穗畸形、扭曲。
2.2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
水稻分蘖期发病,常在近土表茎基部叶鞘上产生水浸状椭圆形斑,渐扩展为边缘褐色、中间枯白的不规则形大斑,剥去叶鞘可见根节部变黑褐,根节腐烂,伴有恶臭,植株心叶青枯变黄[3]。拔节期发病,叶片自下而上变黄,近水面叶鞘边缘褐色,根节变色有短而少的侧生根,有恶臭味。
2.3 细菌性条斑病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主要危害叶片。病斑表面常分泌出蜜黄色菌脓,呈露珠状,后干结成黄色树胶状小粒,形如虚线,不易脱落。病斑初为半透明小点,呈暗绿色水渍状,后迅速在叶脉间扩展成黄褐色的细线状或短虚线状条斑,条斑宽约1 mm、长10 mm以上。严重病发时,条斑融合成不规则的黄褐色至枯白色大斑块,外形与白叶枯病相似,但对光观察可见透明细条。病害流行时叶片卷曲,远看呈橙黄色。
2.4 二化螟
水稻分蘖期受二化螟危害,出现枯心苗和枯鞘,幼虫先群集在叶鞘内侧蛀食危害,叶鞘外面出现水渍状黄斑,后叶鞘枯黄,叶片渐死;孕穗期、抽穗期受害,出现枯孕穗和白穗,也有稻叶发黄的现象,幼虫蛀入稻茎后剑叶尖端变黄,严重者心叶枯黄而死。二化螟危害在田间成枯鞘或枯心团,在受害茎株上留有蛀孔,茎内虫粪多,有的还能剥到幼虫。
3、肥害或药害
若肥料或药剂施用不当,会导致植株受肥害和药害影响,引起中毒发黄,使成片稻叶呈现鲜黄色或金黄色,有时黄叶上有焦灼斑。受药害严重的叶片出现斑点,失绿、焦灼或枯萎、黄化,有的甚至全株枯死。除草剂使用种类和用量不当引起的水稻叶片发黄主要表现为心叶发黄,有的略有畸形。
4、缺素
4.1 缺钾
在大量施用氮、磷肥的高产稻田易出现缺钾现象。缺钾初期叶片挺直,顶端丛生叶片。新叶暗绿色无光泽,下部老叶尖端首先发黄,有不规则的赤褐色斑点,后沿叶脉扩展至基部,最后整株叶片变成赤褐色,有的甚至枯死,株形矮小,生长缓慢,分蘖少。缺钾的稻田似被火烧焦状,是典型的缺钾赤枯病。也有部分农田水稻叶尖发黄主要原因是在前期不良的天气条件下,加上部分田块本身的原因,水稻根系生长不良,吸收养分的功能下降,出现生理性缺钾等症状。连续高低温频繁出现的天气条件导致水稻根系吸收能力下降,再加上水稻幼穗分化期,流动性大的钾素由叶片向幼穗移动,使叶片出现生理性缺钾症致叶片发黄。
4.2 缺锌
皖南山区的冷浸田水稻易因缺锌而使叶片发黄,发病高峰期在插秧后20 d左右。病叶叶片变窄,新叶生长慢且叶片细窄,基部和中脉失绿变褐色,叶脉发脆易断,叶片老化较快,一般叶基部中脉先出现黄化,后呈黄红色或红褐色斑点。
4.3 缺氮
主要先从老叶片的尖端开始发黄,后逐渐发展至茎叶、心叶,最后发展至全株成黄绿色。严重时由叶尖、叶缘向内枯黄,秧苗生长缓慢,远看秧苗一片黄色。
5、中毒
5.1 有机酸中毒
有机酸中毒的植株根系表皮发生脱落,叶色显黄,或产生萎缩现象,严重时下部叶片枯黄而死,稻株根系萎缩,很少生发新根。
5.2 硫化氢中毒
硫化氢中度的植株基部老叶呈现黄褐色,叶尖枯黄,随后老叶枯死,上部仅存1~2片绿色新叶;根系发黑,白根少而细弱,并散发臭鸡蛋气味[1]。
6、其他原因
6.1 空气污染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工厂越来越多,工厂排放的有害气
体引起水稻受害的事件常有发生。受害稻叶叶脉间叶肉失水变褐黄色,轻时形成条斑,严重时整片叶片褐黄色。这类稻叶发黄一般在风、雨后突然发生,发生过程很短,范围较广。在没有再次空气污染的情况下,发生后不再发展,受害轻的能很快缓解。
6.2 雷击
皖南地区雷阵雨天气较多,常有雷击引起水稻叶片发黄,一般在雷阵雨后突然发生,受害面积较小,在田间或跨两块田形成近似园形或椭园形受害区,发生范围不扩长。水稻上部叶片从叶尖向下萎蔫,失水发黄,发黄叶片没有光泽,有的略显纵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