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膏药病是果树上防治极其困难的常见病害之一,树龄15年生以上的果园,患膏药病比例一般为15.67%~34.93%,高的达50%以上;病株率一般为13.27%~30.38%,高的达100%;病枝率一般为0.5%~17.7%,高的达40%以上;产量损失率一般为10.16%~25.37%,高的达40%以上。以下内容为大家详细介绍了果树膏药病的为害症状、分布情况及防治技术,供大家参考。
一、为害症状
典型症状是果树主干或枝干分杈处下方和背阳面产生1层较厚的菌膜(病菌子实体,下同),寄生在果树皮层或韧皮部,呈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像一块膏药紧紧贴附于树干或枝干上。病斑直径或长度一般为3.0~11.0厘米;宽度以主干或枝干周长为限,一般为3.0~4.3厘米。叶部受害常自叶柄或叶基开始,果实受害常自果蒂或果肩开始,渐扩展至叶面或果面大部分,症状与主干或枝干上相同。发病初期,被害处有一些不易察觉的菌丝,遇湿后菌丝逐渐增多纵横交错,不断增厚形成一层菌膜,菌膜继续发展,不同病原产生不同症状。
白(灰)色膏药病的菌膜,表面光滑,初呈白色,后期视温湿度不同而转呈灰白色或保持白色,衰老时易龟裂脱落;褐色膏药病的菌膜较白(灰)色的隆起,表面薄绢状,初呈灰白色,后转呈栗褐色,周缘有狭窄的白色带,丝绒状略翘起,衰老时易龟裂脱落;棕色膏药病的菌膜,初期呈浅黄色或茶黄色,后期变为褐色或暗褐色,病斑表面有瘤状突起或刺毛状突起,周缘不整齐,有灰白色带。
二、分布情况
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地区,在我国多见于长江以南各省,为害板栗、柑橘、桃、樱桃、梨、山楂、杏、桑、核桃、桃、杏、李等果树,也为害花椒、茶、杜仲、黄柏等树种。通常2~3种膏药病混合发生,大部分地区以白(灰)色膏药病和褐色膏药病混合发生为主。
三、防治技术
1.选择优良抗病品种 据调查,树龄15年柚类和橘橙类患柑橘膏药病轻重差异较大,江永香柚、琯溪蜜柚、哈姆林、宫川病株率分别为23.77%~31.36%、15.61%~20.75%、11.09%、3.6%~7.3%;据报道,板栗品种中粘底板、大红袍两个品种抗性强,叶里藏品种抗性中等,六月红、二水早、浅刺二水早、蜜蜂球、油栗5个品种感病。
2.适地适栽 据调查,果树感染膏药病在山洼、河滩地、阴坡、平地之间差异显著,在平地、阳坡、山冈间差异不显著。新建果园,宜选择通风透光性好、冻害轻、地下水位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5%以上的平地、阳坡、山冈。推广合理密植,江永香柚、宽皮柑橘类、甜橙类、板栗栽植株行距,平地分别为5米×5.5~7.0米、3.0~4.0米×4.5~5.5米、3.5~4.0米×4.5~5.5米、3.0~4.0米×5.0~6.0米,即亩栽19~24株、30~50株、30~43株、27~45株;山地分别为5米×5.5~6.0米、2.5~3.5米×3.5~5.0米、3.0~3.5米×4.0~5.0米、2.0~3.0米×4.0~6.0米,即亩栽22~24株、38~76株、38~56株、37~83株;若密植,则在以上基本株数上增加0.5~1.0倍。定植两个月前进行整地,提倡挖深0.6~0.8米、宽0.5~0.6米的壕沟,或开长、宽、深均为0.8~1.0米的大穴,风化2~3个月后分层回填农家肥、绿肥、作物秸秆、杂草等粗有机肥,并根据土壤酸碱性拌入适量的钙镁磷、石灰或硫磺,最上层或定植穴内施腐熟枯饼肥或沼气肥0.5~1.0千克、三元复合肥1.0~1.5千克,再盖细土3~5厘米厚。选择优质大苗栽种,注意理顺根系,根系不能接触肥料,栽后淋足定根水,提高果树抗性。
3.肥水管理 秋梢停止生长后,在树冠外围滴水线处开始逐年向外扩展0.4~0.5厘米,深度在40厘米以上,根据天气状况风化10天以上,回填农家肥、绿肥、作物秸秆、杂草等粗有机肥,并每株拌入石灰或钙镁磷或三元复合肥0.5~1.0千克;提倡测土施肥或测叶营养施肥,在春梢萌发前、果实膨大期沟施腐熟有机肥和三元复合肥,结合病虫防治或保果喷雾叶面肥(氨基酸、优聪素Ⅰ号、多聚硼、美钙镁等)加对口农药的混合液,平衡树体营养,防止缺硼等。此外,板栗等果树树皮含水量越高,感染该病的程度越低,据此,应在果树出现旱情时适时抗旱,或进行水肥一体化施肥,以提高树体抗逆性。
4.生态防治 据研究,该病病情与果园湿度和枝条枯死率存在正相关,与温度的负相关不明显,与树龄呈正线性相关。根据这些特点,一是清除枯枝、病虫枝,并集中烧毁,减少病虫源。二是对密植果园及时间伐或间移,封行果园及时回缩修剪,荫蔽树冠及时开“天窗”,不需增加新枝梢的修剪枝宜从分枝基部剪(锯)除,防止留下枝桩而簇生新梢,改善果园通风透光性,降低小气候湿度。三是推广生草栽培,增加果园生物多样性,利用自然天敌控制介壳虫、蚜虫、粉虱等虫媒发生为害。四是树盘覆盖杂草或稻草,厚度15~20厘米,调控小气候温湿度,并留出距树蔸10厘米范围不覆盖,防止星天牛等产卵为害。五是预防低温危害。
5.药剂防治 该病从4~12月均可发生,以5~6月和9~10月高温多雨季节发生最多。由于菌膜较厚,一般药物很难发挥作用,要发挥有效作用又会对树体皮层产生药害,因此,应掌握好防治适期和方法:一是在果树萌芽前,采用90%增效柴油乳剂20~30倍液、3∶2∶10式松碱合剂8~10倍液涂刷病斑1次;二是在介壳虫、蚜虫、粉虱等各代若虫盛发期,喷雾1.8%阿维菌素乳油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1~2次,防治传病虫媒;三是在4~5月和9~10月的雨前或雨后,用泥浆、凡士林、50倍硫酸铜、10倍碱水、20%生石灰水、1∶1∶50波尔多浆、桐油、1%食盐水、柴油、30~50倍机油乳剂(加少量洗衣粉)其中之一,涂刷菌膜1~2次;四是将食盐、生石灰、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水按1∶4∶0.15∶100的比例(重量比)配成混合液,对着病部喷雾,约7天喷1次,连喷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