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亦称玉蜀黍、包谷、苞米、棒子,是一年生禾本科草本植物,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重要的饲料来源,也是全世界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玉米螟俗称箭杆虫,又叫玉米钻心虫,属鳞翅目,螟蛾科,是我国粮食作物的重要害虫,也是世界性大害虫,玉米螟食性杂,危害寄主种类多,其中以玉米受害最重,在我县玉米产区每年均有不同程度发生,一般年份可使玉米减产10%左右,发生严重年分的局部地块可使玉米减产20~30%,因此玉米螟防治工作是农业生产中一项重要艰巨的任务。
1、玉米螟的危害
玉米螟以幼虫危害。初孵幼虫先在嫩叶上爬行,取食叶片表皮及叶片,后即潜人心叶取食,使心叶呈现不规则半透明薄膜状或成排小圆孔,称为花叶。
玉米打苞时幼虫集中在上部1~3片叶或雄穗苞内咬食,雄穗抽出时,又蛀入雄穗和上部茎杆,风吹易造成折雄。雌穗出现后,虫龄已大大量向下转移,到雌穗上危害或蛀人附近茎节,蛀入雌穗上的幼虫可直接咬食嫩粒,易引起霉烂,降低籽粒品质;蛀入茎杆中幼虫,食害髓部破坏组织,使养分和水分输导受阻,长势衰弱,早枯易折茎倒伏,同时造成雌穗发育不良,空秕粒增多,千粒重下降从而严重影响玉米产量。
2、生活史
玉米螟在我县一年可发生一代,以其老熟幼虫在玉米及寄主植物的茎杆、穗轴和根茬中越冬,下年春季化蛹,羽化为成虫,成虫出现期,常因地区而异,一般由北向南依次提早,我县多在6月中、下旬始发,7月中旬进入盛发期,成虫羽化后当天交尾1~2天后产卵,卵期3~5天,玉米螟成虫具有飞翔能力强、昼伏夜出,对黑光灯趋性强等特性,幼虫具有趋糖、趋湿、背光性及趋触性等特性。
3、发生条件
玉米螟发生数量的为害程度,与越冬基数、气候条件、天敌及寄主品种均有密切关系。
3.1 越冬虫源基数高低与越冬寄主百杆虫量直接相关,一般越冬基数高,田间产卵量和被害株率就高。
3.2 玉米螟喜适温高湿条件,各虫态适宜发育的温度20~30℃,相对湿度60%以上,成虫产卵及孵化最适相对湿度为90%以上。在玉米生长季节,温度一般都能满足要求,而湿度和雨水的变化对玉米螟发生数量影响显著。
3.3 天敌影响。玉米螟天敌种类较多,最重要的是寄生卵块的赤眼蜂,它对玉米螟发生起着很大的抑制作用。
3.4 不同品种抗螟性不同,表现在受害程度有明显差异;同一品种长势、叶色不同、受害程度不同,一般水肥足、长势好的丰产田着卵量大,受害重。
4、防治方法
4.1 农业防治
4.1.1 处理越冬寄主,压低虫源基数。于玉米螟化蛹、羽化前,因地制宜地采取多种方法把玉米螟主要寄主作物的秸杆进行处理,压低虫源,减轻为害。目前主要措施有:高湿沤肥、秸杆粉碎还田、焚烧、碾压后贮存等方式。
4.1.2 百僵菌封垛。于早春越冬幼虫在开始复苏后化蛹前,对残存的寄主秸杆的百僵菌粉剂进行喷撒,每立方米用50~100克,即可。
4.2 物理防治
4.2.1 利用玉米螟成虫趋光性,采取高压汞灯进行诱杀成虫,方法是在村屯周围的柴草垛设置高压汞灯,灯间距150m,将灯固定在木棍搭成三角架上,下设捕虫水池、水池用砖和水泥砌成,直径1.2m,高12cm,水池内保持6cm水层,灯底与水面高度15~20cm,6月下旬开始开灯,7月下旬结束,每晚9时开灯,早3时关灯,小雨开灯,大雨关灯,早晨将诱到的蛾子捞出,池水每2~3天换一次,内加50g洗衣粉,水少时及时添加。
4.2.2 利用DT-15P型投射式杀虫灯诱杀玉米螟成虫,即在玉米螟羽化阶段,把投射式杀虫灯设置在玉米田地边,每隔200米设置一台进行诱杀成虫,一般每台灯可防治面积50亩左右。
4.3 生物防治
以蜂治螟,在玉米螟卵始盛期,在田间放蜂三次,每亩设2~3个放蜂点,将蜂卡卷卡在玉米叶上。第一次每亩防蜂0.3万头,第二次每亩放蜂0.5万头,第三次每亩放蜂0.7万头。
4.4 药剂防治
4.4.1 在玉米心叶末期,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辛硫磷乳油,制成颗粒剂施于玉米喇叭口内,每株2g。颗粒剂配制方法是:用50%辛硫磷乳油40ml加细砂10kg均匀混拌而成。
4.4.2 在玉米螟幼虫发生期,利用3WX-280X型田间自走式高杆喷雾机喷洒BT粉剂毒杀幼虫,每亩用BT粉剂25克,对水20~25公斤于玉米心虫未期施药。
5、防治建议
5.1 广泛宣传玉米危害,加强广大农户的防虫意识,动员广大农户积极科学,有效地进行防治。
5.2 引进推广植保新药械,加快玉米螟防治进程,目前国内正在研发田间自走型喷雾机械,投产后我们将第一时间引进,进行试验、示范推广,为大范围防治玉米螟提供基础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