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阐述了大连地区白蜡蛀干害虫的种类、危害特点、发生规律、防治措施,从而使白蜡在园林绿化中更加广泛地应用。
1 白蜡吉丁虫
1.1 发生规律
白蜡吉丁虫在辽宁等北方地区每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或边材坑道内越冬。4月上旬,越冬幼虫开始活动,取食为害,4月下旬开始化蛹。成虫于5月中旬至7月中旬先后羽化产卵。幼虫于6月下旬开始孵化后,即陆续蛀入韧皮部及边材为害,10月中旬气温下降,开始在坑道内越冬。寄主连续2~3年被害,虫口密度增大,输导组织被破坏,使树木枯萎,甚至死亡。
1.2 危害特点
白蜡吉丁虫对大叶白蜡树危害最大, 属蛀干害虫类,具有隐蔽性,因此危害初期不易被发现,也很难防治。但是其危害程度严重,危害范围广,因此受到广泛重视.
1.3 防治措施
在林业措施方面要选育抗虫树种,营造混交林,加强抚育和水肥管理,适当密植,提早郁闭,增强树势,避免受害。及时清除虫害木,歼灭虫源。伐下的虫害木必须在5月成虫羽化前剥皮或焚毁。成虫猖獗期,利用成虫喜光、喜暖的习性,在5月中旬~7月中旬的每天10~16时,在林缘南部进行人工捕杀成虫。最后要进行药剂防治和生物防治,成虫猖獗期,用90%敌百虫晶体、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800倍液喷洒有虫树干,连续2次,效果良好。
在6月下旬幼虫孵化初期,用50%磷胺乳油50倍液、敌敌畏与煤油1:20的混合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100倍液涂抹为害处,杀皮下幼虫。5月上中旬成虫羽化出孔前,用生石灰、硫磺、水1:0.1:4的比例制成的涂白剂对树干2m以下的部位涂白可减少卵的附着量,卵的孵化率也明显降低。6月下旬~8月上旬在树干上释放管氏肿腿蜂,灭幼虫效果良好。
2 天牛
2.1 发生规律
该虫2~3年发生1代,以幼虫或成虫在蛀道内越冬。成虫于翌年4~6月羽化飞出,补充营养后产卵。卵多产在距地面1.5~2m处树干的卵槽内,卵期约15天。幼虫于7月孵化,此时卵槽凹陷,潮湿。初孵幼虫在韧皮部为害一段时间后,即向木质部蛀食,被害处树皮向外纵裂,可见丝状粪屑,直至秋后越冬。来年继续为害,于8月幼虫老熟化蛹,9~10月成虫在蛹室内羽化,不出孔就地越冬。
2.2 危害特点
此害虫主要危害胸径8cm以上生长的白蜡树,以幼虫钻蛀主干及主干分叉处造成危害,据观察其幼虫一般在根基部危害,然后分布到主干分叉处,能够钻到树干木质部,破坏树林的输道组织,初期树木仍可正常生活,蛀虫也不易被发现。在蛀孔处排出大量粗木丝,粘结在蛀孔上,在树干根基部或主干分叉处,可以转圈布满虫孔,或上下排列1~10个虫孔,排出的木丝在地面上堆积,能够把树干周围的整个地面布满。
2.3 防治措施
在幼虫防治方面,首先在树干根基部埋药,环施或5点穴施”神农丹”或”克百威”颗粒剂,每株70~100g,后覆土灌水,然后在幼虫蛀孔处,注射久效磷敌敌畏原液或者抽堵”磷化锌”毒鉴,后用粘土或塑料布封堵蛀孔。树干枝杈上的蛀孔,要进行防治不容忽视。在成虫卵的防治方面,成虫危害较轻但个体较大,容易识别,又是繁殖后代的虫态。羽化后必须补充营养,取食叶片和嫩枝梢后产卵。利用成虫体型较大目标明显,受惊后落到地面且假死的特性进行人工捕捉,集中杀死。树体喷药,敌杀死2000~3000倍液或“绿色威雷”200~300倍液。用锤击杀产卵痕,以杀死卵或初孵的幼虫。
3 大粒横沟象
3.1 发生规律
该象甲在济南地区1年发生2代,以幼虫在危害处越冬,3月上中旬越冬代幼虫开始危害,4月上旬成虫开始羽化,羽化盛期在4月中下旬,其中,危害严重的一株白蜡上聚集着20多头成虫,5月中下旬~6月中下旬为第1代幼虫的危害盛期,7月中旬~8月中下旬成虫羽化,第2代幼虫始见于8月下旬,持续危害至10月底,陆续越冬。
3.2 危害特点
该象甲主要以幼虫蛀食植株根茎部造成为害。为害白蜡时,幼虫在韧皮部开始活动,先在原处取食木栓层,并从树皮表面针状小孔中排出灰褐色丝状物。随着幼虫的发育,逐步深入韧皮部,常由孔口渗出树液,树皮表皮颜色变深呈油浸状,微凹陷。最后,幼虫进入木质部后钻蛀为害,在木质部形成一条条坑道。为害丁香时,可在木质部形成孔道,严重时,造成根茎折断。成虫出现后,在枝干上取食时,先咬一圆孔,然后将头管伸入形成层内食害,在枝干上留下许多针刺状小孔。有较强的假死性。
3.3 防治方法
首先,禁止从该虫的发生地区向未发生区调运白蜡、丁香及小蜡进行绿化施工.然后, 苗圃应加强经营管理,发现此虫及时除治。对必须外运的白蜡、丁香苗木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50~100倍液;50%辛硫磷乳剂100~200倍液喷药处理。喷洒时务必全面细致,检疫合格后起运。最后, 白蜡、丁香上一旦发现此虫,可采用50%的辛硫磷100倍液灌根;或者先在根茎处寻找虫源,塞乙磷铝片,最后用药泥封堵伤口;或找到虫源后,喷80%敌敌畏50倍液,并用塑料薄膜覆盖熏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