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黄瓜枯萎病的症状、病原菌、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

2019-01-07 00:01:35浏览:359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黄瓜枯萎病是黄瓜种植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病害,严重影响黄瓜的品质和产量。因此,农户们要根据黄瓜枯萎病的为害症状与发病条件及早

黄瓜枯萎病是黄瓜种植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病害,严重影响黄瓜的品质和产量。因此,农户们要根据黄瓜枯萎病的为害症状与发病条件及早诊断,采取有效措施,把病害损失降到最低。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黄瓜枯萎病的相关技术知识:

1、症状识别

黄瓜枯萎病发生普遍,是黄瓜连作种植的主要障碍,典型症状是萎蔫,多在开花结果期或根瓜采收后发生,先从接近地面的茎基部叶片开始发病,开始多是中午植株出现萎蔫,早晚恢复正常,如不能恢复,最后枯死,病株茎基部呈水渍状溢缩,主蔓呈水浸状纵裂,维管束变成褐色,湿度大时病部常长有红色和白色霉状物,植株自下而上叶片变黄逐渐枯死。横切病茎观察,可见维管束呈褐色。

2、病原菌

病菌为真菌性病害,病菌在土壤和未腐熟的有机肥中越冬,从根部或根毛顶端的细胞间隙侵入寄主,进入维管束,在导管内扩展,由下向上发展。

3、发病条件与规律

3.1病因 舱尖孢镰刀菌是黄瓜专化型侵染引起的真菌病害,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厚垣孢子和菌核随同病残体留在土壤中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原,病菌在土壤可营腐生活,存活时间长达5~6 年或更长的时间。

3.2传播方式和途径 通过植株根部伤口和根毛顶端细胞间隙侵入,在维管束内繁殖,并随上升液流扩散到植株的茎、叶柄和叶片等部位,扩展过程中,因产生果胶分解酶,使果胶积累,分解细胞以及产生很多醌类化合物,造成植株萎蔫,导管变褐,病菌主要由带病菌的农家肥、种子传播并扩散,病苗主要由雨水或灌溉水传播。

3.3发病条件 由于病菌在土壤的积累,枯萎病发生与黄瓜连作的年限成正相关,连作年限越长,病害越重,老菜区比新菜区发病严重;土质粘重、地势低洼、灌溉排水不良、土壤冷湿、耕作粗放,对黄瓜的根系发育不利,枯萎病发生重;施肥不足、缺乏有机肥及偏施氮肥、施用未腐熟的基肥,发病重;酸性土壤不利于黄瓜生长,而利于病害发生,pH4.5~6的土壤发病较重,pH3.5以下、pH9以上的土壤不发病;与品种、种质有关,易感品种发病重;与土壤温度有关,土温在8℃~30℃间均能发病,24℃~28℃发病最重。

4、防治方法

4.1选用抗病品种 冬季种植选择前期耐低温,后期耐高温的品种。如津杂2号、津杂2号、津优3号等优良品种。

4.2种子处理 播种前一天先把种子去除庇粒,用冷水浸泡后放入50℃~55℃温水中浸种10分钟,并不断搅拌,待水温冷却后再催芽播种,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小时,或40%福尔马林150倍液浸种1.5小时,然后用清水冲净,再催芽、播种。

4.3嫁接防治 黄瓜的枯萎病是土传病害,多年连作发病严重,形成土壤连作障碍。生产上常用灌根方法防治,费工费时,效果不佳。保护地黄瓜采取白(黄)籽南瓜作砧木嫁接栽培,是解决黄瓜重茬和枯萎病问题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4.4苗床消毒 苗床地2~3年更换一次,老苗床地按每m2撒入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g进行杀菌消毒,播前撒于床面,翻拌入土壤。

4.5高温消毒 黄瓜拉秧后,清除地面病株残体,每667m2撒石灰粉80~100kg,深翻做成高畦,灌水铺膜,关闭7~10天,可使土壤表面温度达45℃~50℃,可杀死土壤20cm深土层内的枯萎病菌。

4.6合理轮作 种过两茬黄瓜后,最好与非瓜类作物轮作。如十字花科、茄科等作物。

4.7栽培管理 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施用腐熟农家肥,灌水时最好采用浇灌,避免大水浇灌,发现病株及时清除、烧毁,穴内撒多菌灵或绿亨一号消毒。

4.8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400倍液防治,土菌消70%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灌根,每株灌100~150ml,或用30%DT杀菌剂350倍液,每株灌药0.3~0.5L,7~10天灌一次,连灌2~3 次。

(责任编辑:煜城)
下一篇:

棉花蕾铃脱落的原因,棉花蕾铃脱落怎么办

上一篇:

棉花后期叶片发红是什么原因,如何防治?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