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桃产区绿盲蝽危害严重,严重影响了农户们的经济收入。本文将桃树绿盲蝽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危害状况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希望能够对种植桃树的果农们有所帮助。
1、形态特征
绿盲蝽,又名绿盲椿象、棉盲蝽、苜蓿盲蝽、小臭虫等,属昆虫纲,半翅目,盲蝽科。成虫体长约5~7 mm,宽约2~3 mm,绿色。若虫为5龄,与成虫相似。初孵时为绿色;2龄变为黄褐色;3龄开始出现翅芽;4龄触角和足端呈黑褐色;5龄长翅,又变成鲜绿色。
2、发生规律
绿盲蝽在黄河故道砀山及周边地区一年发生4~5代。以成虫和若虫刺吸嫩叶、果实的汁液为主。以卵在果树枝干粗皮缝、花芽基部以及土壤内越冬。4月上旬,越冬卵开始孵化。5月上、中旬出现第1代成虫,同时也开始出现世代重叠。绿盲蝽基本上是每月发生1代。第2代成虫出现在6月上、中旬,并开始向园外的大田农作物转移,危害豆类、玉米、棉花、花生以及瓜菜等作物。7月上中旬发生第3代成虫;8月中旬发生第4代成虫;9月下旬出现5代成虫,并重新迁入果园。直到10月底至11月初,开始产卵越冬。
3、危害状况
4月上旬,当桃花盛开之时,越冬卵孵化出的若虫开始刺吸嫩叶、嫩芽的汁液,中旬是危害严重期。随着幼果的形成,便开始刺吸幼果的汁液。每刺吸一处便留下一处洞眼,随着果实的增长,以刺吸处为中心向外扩展,形成一个个大小不均的枯死斑点,并有分泌物流出,形成胶体状。受害叶片畸形,叶边、叶肉溃烂,洞眼呈网状。严重影响嫩叶和幼果的正常生长,如果防治有误,严重发生时会造成绝收!
绿盲蝽世代重叠现象严重,成虫日夜均能活动,白天多在叶片下面隐藏,夜间刺吸叶果汁液。若虫有避光性,昼伏夜出,而在阴雨天气,可全天进行危害。因此,阴雨天较多的4、5月份,发生量更大,危害更严重。这是大多果农误把绿盲蝽的危害,当作穿孔病和疮痂病防治的主要原因。
4、防治方法
根据各地绿盲蝽的发生危害规律及特点,选用适宜的农药、适宜的时间进行防治非常重要。3月中旬花芽萌动时,结合铲除越冬病菌,防治介壳虫类及叶螨类害虫,喷1遍5 °Be石硫合剂,可杀死部分在枝干和花芽上越冬的虫卵。
防治绿盲蝽的安全有效农药有:吡虫啉、啶虫脒、吡蚜酮、氯氟氰菊酯、氯氰菊酯、噻虫嗪、联苯菊酯等。从花落70%开始,有3~4个防治绿盲蝽的重要时期,在这几个时期及时换药,会达到很好的防治效果。具体方法为:
(1)花落70%时,是越冬代虫卵孵化期,同时也是防治绿盲蝽的关键时期。这时由于气温较低,可选择吡虫啉+氯氰菊酯(或高效氯氰菊酯)喷洒,按照药剂的含量和说明书上的使用浓度进行。(2)第1代老熟若虫期,距第1次喷药时隔12~15 d,是绿盲蝽若虫龄数高,刺吸嫩叶、幼果食量较大,危害较重期。可选择氯氟氰菊酯+噻虫嗪,按照说明书上稀释使用浓度进行。(3)5月上旬,第1代成虫羽化期,是杀死绿盲蝽成虫,防止产卵的关键期。这时气温已经升高,可选择吡蚜酮(或啶虫脒)+高效氯氰菊酯,按照说明书的安全使用浓度进行。(4)5月下旬,第2代若虫危害期,这时绿盲蝽若虫依然危害叶果,半月后羽化成虫就开始向果园外迁移。因此,这是一年之中桃园最后一次喷药防治绿盲蝽。可选择联苯菊酯(或氯氟氰菊酯+噻虫嗪),按照说明书安全使用浓度进行。
各地应根据当地物候期,参照以上防治时期和防治措施进行防治。
另外,利用最后1代成虫从外地向桃园迁徙的特性,在10月上旬,集中喷1遍乐斯本(毒死蜱)杀虫剂,对降低绿盲蝽的越冬基数,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