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椒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食用的蔬菜之一,因含有较多的维生素、矿物质等深受人们喜欢。近年来,随着需求的增加其栽培面积有上升的趋势。然而部分地区由于连年种植、管理不当等造成甜椒根腐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甜椒产量的增加及品质的提高。
1 甜椒根腐病症状及表现
甜椒根腐病是甜椒栽培过程中常见病害之一,其病原菌为腐皮镰孢菌,病菌以孢子或菌核的形式在土壤中长期存在,可通过雨水、施肥等多种传播途径侵染植株。甜椒根腐病主要发生在苗期,地上部分表现为植株矮小、叶片黄化且白天见光萎蔫,尤其在炎热的中午萎蔫最为严重,夜晚至清晨恢复正常,持续数日后干枯死亡,且部分植株呈现开花早、提前结小果等症状;地下部分毛细根少,多数根系呈现褐色及灰褐色坏死、腐烂且易脱落,靠近地表的茎干维管束呈现褐色。
2 甜椒根腐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2.1 连年种植单一作物导致土传病害严重发生
由于市场需求的增加,连年种植单一作物,造成土壤中病原微生物大量积累且病菌连年扩大繁殖,加重了植株感染几率。同时由于不同作物对养分吸收的不同特性及施肥的不均匀,导致土壤中部分营养元素过度积累或缺乏,引起土壤酸化、盐碱、板结等,影响作物正常的生长发育,进一步加重了土传病害的发生。
2.2 栽培管理措施不当
2.2.1 使用未经腐熟的有机肥。以禽畜类粪便为主要原料的有机肥不仅含有作物生长所需的多种营养物质,同时在改良土壤质地、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方面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4]。但是在田间使用未经腐熟的有机肥,不仅增加了土壤中致病性微生物的数量,而且未腐熟的有机肥在土壤中继续发酵,产生较多的热量造成植株根系灼伤,对作物生长不利。
2.2.2 育苗基质未进行彻底消毒处理。育苗基质重复利用过程中未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造成有害微生物大量繁殖,进而侵染植株根系,使幼苗带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不利于幼苗的正常生长。
2.2.3 移栽前未进行土壤、幼苗消毒处理。由于连年种植单一作物造成土传病害发生且严重,在种植之前未进行土壤消毒或闷棚处理,有利于病原微生物侵染植株幼苗,且移栽时幼苗根系及基质上带有或多或少的病原菌,未进行根系消毒处理会使幼苗感病几率增加。
2.2.4 日常管理不当进一步加重根腐病的发生。温室大棚田间管理过程中充足的光照、适时的肥水管理是保证作物正常生长的前提。田间管理过程中大水漫灌造成土壤温度下降、湿度增大等,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加速繁殖,不利于幼苗正常的生长。
3 甜椒根腐病防治策略
3.1 选择优良品种
选用抗病性强、温度耐性范围较广、优质、高产且耐贮存、易运输的品种,如红太极、黄太极、罗兰5号、桔西亚等。
3.2 土壤消毒
对连年种植的温室大棚进行夏季闷棚处理,常用的土壤处理剂为石灰氮(有效成分为氰胺化钙),使用量900~1 200 kg/hm2。使用时先均匀撒施在土壤表面,后对土壤进行翻耕处理,起垄后进行地膜覆盖,再进行膜下灌水处理,闷棚15~20 d后通风晾晒2~3 d,后进行幼苗移栽。
3.3 种子处理
将种子在1%高锰酸钾或10%磷酸三钠溶液中浸泡20~30 min,捞出后用清水冲洗干净进行催芽处理。
3.4 基质消毒
应对育苗基质进行彻底的消毒。对于苗床土,采用多菌灵进行拌土,播种时先撒铺1/3药土,播种后再撒施2/3药土。
3.5 合理定植
选择气温适宜的季节定植,温度过高或过低会使幼苗根系活力下降,不利于幼苗根系的生长。北方地区一般在8月底或9月初进行移栽定植,移栽时做好温室内温度、湿度的管理,创造幼苗适宜的生长环境。
3.6 幼苗灌根及蘸根处理
幼苗移栽后3~5 d采用多菌灵-乙磷铝800~1 500倍液进行灌根,或恶霉灵3 000~4 000倍液喷淋或灌根处理,每隔7~10 d喷淋或灌根1次,连续2~3次;或将甜椒幼苗在多菌灵500~800倍液中进行蘸根处理,后转移至移栽穴内。
3.7 拌土撒施处理
移栽前,将常用土壤消毒剂多菌灵与一定量的细土、肥料等混合均匀后,撒施于种植沟或移栽穴内,可有效克服或减少由于根腐病导致甜椒幼苗叶片萎蔫、生长慢、长势弱、根系坏死等不良症状。
3.8 加强田间管理
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在使用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腐熟发酵处理,以防止病菌传播,同时配合使用一定量的有机质菌肥,补充土壤中有益菌的数量,促进土壤中矿质营养的释放与分解,利于作物吸收与利用。在灌溉上应以小水勤浇为主,严禁大水漫灌,浇水3~5 d后应及时疏松土壤;在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过程中严防水量过大,造成烂根死苗。冬季气温较低,应做好防寒准备,下午及早盖草苫,预防根系低温冻害,同时冬季施肥应施以腐植酸钾为主的肥料,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发育,保证其正常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