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是一种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的水果产品,在众多地区均有种植。然而,对于很多葡萄种植户来说,葡萄低产严重影响了种植效益。那么,葡萄低产是什么原因呢?农户们该如何解决葡萄低产的问题呢?下面小编将为大家做详细的介绍:
1、葡萄低产原因
1.1 土肥管理
定植前挖沟规格不够,中耕不及时,间种作物选择不当;施肥时期不正确,特别是基肥过晚施、氮肥春施和采后不施,造成枝条和芽眼营养不足,抗性减弱,落花落果加重。
1.2 水分管理
葡萄需水量较大。我市自然降雨的特点是春季少,夏季多而集中,秋季大多干旱,果园的排灌设施不配套,很难满足葡萄的生理和生长需要,直接影响了葡萄生长和果实品质的提高。
1.3 整形修剪方面
我市葡萄栽植过密,果园幽闭,生长环境不好。修剪上,冬季枝条修剪过重,将5芽以上的优质芽剪出,不利于葡萄坐果率提高;夏季修剪不细致不完全,会增加营养物质的消耗,不利于花果生长。
1.4 综合防治技术 冬春清园较少,病虫越冬基数大;化防上存在时期不准、配药随意性大和喷药技术不细致;个别园片内外杂草多而高,危害葡萄生长,同时也为病虫提供了良好的越冬场所。
1.5 花果和其他方面
负载量过大,夏季修剪不及时,很少采用保花保果措施,采收过早和采后不管理等都不利于优质果的获得。
2、改进措施
2.1 合理选择栽植沟的深宽度 葡萄是浅根系藤本果树,栽植沟挖的宽与窄、深与浅,对今后葡萄树的生长产量影响较大。根据葡萄根的生长和我市土质粘重板结的特性,栽植沟以深0.7m,宽1~1.2m较为适宜。
2.2 合理选择株行距及架式
葡萄品种株行距和架式直接影响到产量的高低和品质的优劣。根据调查的结果,我市葡萄生长势表现为中庸偏强。在栽培时,建议以多主蔓扇形篱架和“T”型架栽植为主,较为肥沃地块行距以3~4m,株距1m为宜,较差地块则以(3~2.5)m×(1~1.5)m栽植。
2.3 合理选择肥料及施肥时间
正确选择肥料品种及施肥方法是减轻葡萄品种落花落果的重要措施之一。花前施氮肥导致新梢生长旺盛,引起严重落花落果,即使采用摘心或施硼肥等措施也难以控制落花,应在谢花后施;为了提高果实的品质,增加含糖量,在采果前30d应多施一些腐熟含磷高的鸡鸭粪或骨粉;对于基肥应该在落叶前后施入土内。
2.4 掌握关键需水期合理灌水
葡萄的关键需水时期:一是催芽水。在土壤冻土层未全解冻,但水温高于冻土温度,水可以使土壤化冻;二是催穗水。当葡萄出现花絮到开花期间,结合追施农家肥灌水,这对促进新梢和花穗生长有明显作用;三是催粒水。果粒开始膨大时正值高温季节蒸发量大,应结合第二次追肥每5~6d浇1次水,促进幼果发育整齐;四是防寒水。秋剪后在防寒前浇1次透水。整个夏季葡萄根系周围应保持一定的潮湿状态。
2.5 合理修剪
2.5.1 夏季修剪
葡萄新枝长出后,对结果枝进行处理。方法是在枝条还没有全伸直,从果穗往后辨认出2~3个节,把生长点掐去,这时的果穗离开花大约还有15d左右的时间,使营养提前供给果穗生长。以后萌发出的夏芽视植株繁茂程度,可留1~2片叶反复掐尖或将夏季长出的枝条抹掉。
2.5.2 秋冬修剪
秋冬季节修剪要周密慎重,从土质肥瘠,架面利用覆盖情况,树势强弱,短、中、长枝修剪方法,全株挂果量等综合考虑,并注意培养新的主蔓来代替原来的主蔓,留有一定数量壮充实的结果芽数,以保高产。
2.6 科学防治病虫害
为害葡萄的主要病害是黑痘病、灰霉病、白腐病、炭疽病、霜霉病,虫害是葡萄斑蛾、红蜘蛛等。防治上应运用农业、物理、生物等各项技术。一是冬季清园工作;二是抓好前期黑痘病,着色前后的炭疽病、房枯病,后期的霜霉病等。前期应喷内吸性强的杀菌剂,如甲霜灵1 000倍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间隔时间10d左右,立即喷1次1∶(0.5~1)∶200倍的波尔多液,以后每隔15d喷1次;交替使用灭幼脲类、齐螨素类和无机杀菌剂等药剂防治各种病虫害。三是在化学防治时应注意药剂品种、喷药时期、浓度、方法等的合理运用,达到科学、有效、综合防治的目的。
2.7 套袋技术的运用
果实套袋是提高葡萄效益行之有效的措施。套袋减轻了黑痘病、灰霉病、炭疽病、白腐病的发病率;隔绝水锈、蝇粪斑、药斑和枝叶摩擦斑等污染源,增加果实的洁净度;增加果粉的着生量;着色期集中,着色指数大。我市红光村自2005年运用套袋后,产值增加1 000元/667m2左右。在生产中运用套袋技术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应注意选择质量高的果袋,套袋时将果子放袋中间,高温天气注意果园喷水,扩大透气孔。
(2)应注意合理修剪,增施有机肥,套袋前喷药喷肥。
(3)应注意给果园少量多次灌水。
(4)可适当晚收。这样可提高含糖量,增加着色度,使口味变浓。
2.8 其他措施
成熟之前喷施磷酸二氢钾液,提高抗性和果实品质,以及生长调节剂及硼砂的应用,对延缓营养生长提高坐果率大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