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豆又称眉豆、鹊豆、沿篱豆等,为一年生缠绕性草本植物。其适应性很强,多在城市和农村的庭院、房前屋后等空闲地零星栽培。近年来,随着保护地的迅速发展,其在保护地内的种植日益增多,经济效益可观。山东邹城地区日光温室一般在2月上旬播种育苗,5月上旬即可采收上市,每667 m2产量为2 500~3 000 kg,效益在1.0万~1.2万元。由于连年种植、施肥不当、定植过密和管理粗放,致使多种病害日趋严重。其中扁豆褐斑病近年来在当地呈逐年加重趋势,2008年日光温室扁豆发病面积已发展到112 hm2,占当地扁豆种植面积的15%,发病株率达20%~30%,减产15%~20%,严重影响了扁豆的产量和品质,给菜农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为此,我们进行了扁豆病害防治的试验,总结出了一套能够克服扁豆褐斑病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1 症状识别
扁豆褐斑病主要为害扁豆的叶片,湿度低时,病斑深紫褐色,后中部变灰褐色;湿度大时,病斑上生灰黑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斑大小不等,直径3~10 mm,个别较大。此病在苗期不发生,在生长期才发病,结荚期发病较重。
2 病原
扁豆褐斑病的病原为Cercospora cruenta Sacc称菜豆尾孢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有性阶段为Mycosphaerella cruenta (Sacc.) Latham称豆煤污球腔菌。分生孢子座在叶正反两面生。子座组织发达,呈深褐色,直径12.5~67.25 μm。分生孢子梗簇生,每束几根至30多根,直立,无或有1个膝状节,淡蓝色,梗顶端截形,具0~3个隔膜,孢痕大且明显,梗大小为(3.75~5.5)μm×(12.5~70)μm。分生孢子无色,鞭形,弯曲或直,具0~24个隔膜,大小(2.25~3.75)μm×(31.25~132.5)μm。
3 发生规律
该病菌主要以子座组织在病残体上越冬,以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借助水流、风雨传播蔓延。病菌喜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多雨、雾大、空气潮湿、温度偏高的天气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另外,保护地栽培中栽植过密、施肥过多、植株生长旺盛或田间积水、田间郁闭不通风等情况下发病较重。重茬的地块,因病菌积累较多,发病较重。
4 综合防治技术
4.1 选用抗病品种
选择优质、抗病品种,可有效地减轻扁豆褐斑病的发生。可选用紫边扁豆、特选眉豆等扁豆优良品种。
4.2 种子处理
①温汤浸种 选择无秕粒、小粒、破粒和病虫害的种子进行播种,播种前把选好的种子放入其质量4~5倍的55℃温水中浸泡30 min,浸种时,不断搅拌,温度降到30℃时,捞出种子放入清水中冲洗,搓掉种子表面的黏液,然后晾干以备催芽。
②药剂处理 用福尔马林100倍液浸种15~20 min后,捞出种子,密闭熏蒸2~3 h,再用清水冲洗,可减轻扁豆褐斑病的发生。
4.3 农业防治
在选择优质、抗病扁豆品种的同时,采用土壤消毒、轮作等栽培管理技术措施是防治扁豆褐斑病的最佳方法。
①土壤消毒 在夏季7~8月的高温季节,选择晴天的上午,把麦秸或玉米秸秆切成20~30 cm长,每667 m2用秸秆600~800 kg加生石灰150~200 kg,均匀撒于温室内的地块上,翻入地下50 cm,然后用泵抽水,进行大水漫灌,再在地表覆盖一层地膜,密闭温室15~20天,即可杀灭土壤中的大部分病菌,在此期间及时加水,保持土壤呈水分饱和状态。
②清除病菌侵染源 及时清除上茬作物的残体,以免病菌留在温室内;扁豆生长期间应及时摘除枯枝、老叶,增强田间通风透光,减少养分的消耗,促使扁豆生长健壮;发现病枝、病荚时,要及时摘除并带出田外集中销毁或深埋,以减少病菌来源。
③合理轮作 不宜与豆科作物轮作,实行与非豆科作物2~3年的轮作,可有效降低扁豆褐斑病的发病率。不能轮作的重病地应进行深耕改土,以减少该病的发生。
④起垄栽培 温室内栽植扁豆采用起垄栽培,选择地势高、土壤干燥、排灌方便的地块种植,做到深沟高垄,垄的高度在25~30 cm,可减少植株与病残体及水的接触,有效防止病菌的侵染和传播。如再覆盖一层地膜,可提高地温,降低温室内的湿度,避免或减轻病害的发生。
⑤合理密植 温室扁豆定植时,一般株距50~55 cm,行距1.0~1.2 m,每667 m2栽植1 000~1 200株为宜。
⑥加强温湿度调控 苗期控制浇水,促进生根;生长期适当浇水,不旱不浇,适时通风换气,特别是开花结荚期应加大通风量,以降低温室内的空气湿度,可有效减少病菌的侵染;阴雨天气,适当短时间通风换气,以降低温室内的温湿度,减少病害的发生和传播;雨季注意排水,可降低田间湿度,减少病菌的侵染。
⑦加强肥水管理 整地时,每667 m2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4 000~5 000 kg,磷酸二铵20~25 kg,尿素20~25 kg,并增施钾肥。苗期扁豆需水较少,应控制浇水;生长期内需水较多,应根据扁豆生长需求,适时适量浇水,此期喷施天达2116蔬菜专用肥,可促使扁豆快速生长,促进开花、结荚,并能增强植株的抗病性。扁豆开花、结荚时,是其需肥水最多的时期,在开花前,一般追肥水2~3次,以腐熟人畜粪尿为好;当第一批扁豆荚采收时,每667 m2追尿素10~15 kg,以后每采收1~2次扁豆,追肥水1次。对生长势强、分枝力强的品种要看苗施肥,如长势旺,就不要施肥,结荚后,再追施肥水,以免田间郁闭,通风不良,空气潮湿,引起病菌的侵染和传播。合理施肥和浇水,使扁豆生长健壮,并增强其抗病能力,也是扁豆获得高产、稳产的关键。
4.4 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选用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灭霉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70%春雷氧氯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