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红蜘蛛又称玉米叶螨,对玉米产量能够造成极大的危害,减产幅度达到15~50%,而且玉米的品质也会收到极大的影响。为了减轻危害,确保玉米丰产增收,本文将带领大家一起了解一下玉米红蜘蛛的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
一、红蜘蛛的生活习性
1.生活史
玉米红蜘蛛一生经过卵、幼螨、若螨和成螨,若螨期又分为前期若螨和后期若螨,每龄期蜕皮后增羽化为雌性成螨,雄性螨则无后期若螨阶段而提前进入成虫态。玉米红蜘蛛主要是有性繁殖,而雌成螨还有不经交配亦能产卵的功能,其后代均为雄性。从幼螨到成螨用时7天左右,并很快进入新一轮繁殖,如此一代接一代地繁殖,在无任何抑制因素的情况下害螨种群可迅速扩大成家。
2.生活习性
玉米红蜘蛛主要危害玉米、黍子、豆类、花生、瓜类、向日葵、茄子、苦菜、狗尾草、马唐作物和杂草若螨聚集植株叶背刺吸叶片汁液被害处呈现失绿斑点或条斑,严重时整个叶片变白干枯,玉米红蜘蛛在我市一年发生10~15代,以雌成螨爬入杂草根下的土缝、树皮等处吐丝结网潜伏越冬。春季,随着气温的回升越冬成螨开始活动、取食、繁殖,5月份玉米出苗后,在杂草上危害的玉米红蜘蛛陆续玉米田转移。随着气温的升高,红蜘蛛繁殖加快,并逐步形成虫源中心,于6月中下旬扩散蔓延,危害日趋猖獗,七八月形成危害交峰期,先在玉米田点片发生,适宜的气候条件将迅速蔓延全田甚至猖獗为害。
二、红蜘蛛的发生规律
在自然条件下,高温、低温环境很大程度上有助于玉米红蜘蛛的急剧增殖,当气温在22~30℃,相对湿度在60%以下时,适中气候条件愈稳定,危害也愈重,而在高温的情况下,种群数量会减少,降雨能影响红蜘蛛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凡降雨量多、降雨强度大时对玉米红蜘蛛有抑制作用。由此可见,红蜘蛛的发生与气候干燥因素密切相关。如果是干旱年份,一定要加强对红蜘蛛的田间调查,尤其是6月中下旬,更要严密监视,视气候而及早防治。
三、防治的措施
1.改善生态环境
小麦及其他夏收作物是许多天敌(如六点蓟马、七星瓢虫、十三星瓢虫、草蛉)的早期繁殖基地,也是玉米田内天敌的主要来源地。在作物布局上玉米与小麦及其它夏收作物尽可能保持适当的种植比例,并在麦蚜防治上坚持统一选用具有选择性的杀虫剂进行田间喷雾,有效地培育、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在制种玉米田的地埂两旁,可适当种植一些晚熟油菜,以改变玉米田单一的生态结构,利于多种天敌栖息繁殖,提高对玉米红蜘蛛的控制能力。玉米田附近要限制种植棉花、高梁、豆类、瓜菜等作物,以防玉米红蜘蛛交叉扩散,重复蔓延。在玉米播种前要按照氮肥与磷肥结合,无机肥与有机肥结合,合理施肥,培育健株,增强植株抗逆性。在田间管理中适时进行中耕锄草,并将杂草带出田外,以改善玉米田的生态环境,降低虫口密度。
2.开展早期预防
经初步确认,保护地蔬菜上的玉米红蜘蛛是翌年蔬菜种植区玉米田的主要虫源,春季蔬菜在揭棚揭膜前每亩用立螨死、敌溴烟雾剂1.50kg进行熏蒸防治(安全间隔期为7d),尽量压低虫源基数。玉米播种前每1 00kg种子用20%多呋种衣剂2kg包衣,可兼治地下害虫。5月上、中旬,在田埂、渠畔的杂草上,针对性的用1 0%哒满灵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
3.田间隐蔽施药
根据实际施药,根据历年玉米红蜘蛛发生危害程度,结合当年中、长期虫情预报,在中度偏重发生年份或发生地区,玉米灌水前每亩用3%甲拌磷颗粒剂30~45kg,在距玉米植株10~15cm处沟施或穴施,深度10cm左右,施后灌水。顶端施药:方法是用40%乐果200倍液,装入工农-16型喷雾器中,喷头用双层纱布包住,开关开小,轻轻打气,使药液呈滴状,在玉米生长点或上部叶片上每株滴10~20滴。
4.实行重点防治
在玉米拔节后,对玉米红蜘蛛已达到防治指标的田块,宜采用毒沙熏杀,实行重点防治。方法是每公倾用25%敌敌畏乳油3.75kg,对水90~120kg,喷拌到750kg细砂上,于傍晚撒入玉米行间。在落实上述技术措施的基础上,一般不提倡在玉米田直接采用杀虫剂喷雾防治,但对个别已经暴发成灾的田块,可选用1.80%阿维菌素1500倍液喷叶。
5.常规农业技术措施
5.1清洁田园:在晚秋和早春,结合积肥铲除田埂、沟边、路边杂草,以减少虫源。
5.2秋季深耕:10月中旬、下旬深耕1次,深度以25厘米左右为宜,可使30%左右潜伏于土缝和枯叶下越冬的雌螨死亡。(机耕效果更好)。
5.3浇好封冻水:11月上甸,将深耕的田块浇好封冻水。据报道,冬季农田灌水比不灌水的田块红蜘蛛虫口数量可减少一半以上。
5.4采用“查、抹、摘、打”的办法进行综合防治:“查",即逐块逐行检查,特别注意田边地角,并抽查其它寄主上虫源;“抹”,即发现玉米叶片中出现黄白斑点或红斑点,立即抹去叶背的虫子;“摘”,即玉米下部叶片虫子多时,摘掉叶片装在塑料袋内带出田外,集中烧毁;“打”,即打药。玉米田打药应采取发现一株打一圈、发现一点打一片的办法,彻底消灭,防止扩散。
总之,玉米红蜘蛛的防治应讲究科学合理的用药方式,改直接用药为间接用药,改单纯施用一种农药为多种农药交替轮换施用,并从玉米田小环境和种植业大环境上创造有利的生态系统,提高防治效果,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协调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