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蚕豆常见病害的发病条件及防治方法

2019-01-07 00:54:16浏览:113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蚕豆病害种类繁多,主要包含赤斑病、褐斑病、尾孢叶斑病、镰孢菌根腐病、枯萎病等,严重危害了蚕豆的正常生长,给农户们造成了极

蚕豆病害种类繁多,主要包含赤斑病、褐斑病、尾孢叶斑病、镰孢菌根腐病、枯萎病等,严重危害了蚕豆的正常生长,给农户们造成了极大的损失。本文为大家详细介绍了蚕豆常见病害的发病条件及防治方法,供大家参考。

蚕豆常见病害的发病条件及防治方法

1、蚕豆赤斑病

1.1 发病条件

田间温度和湿度对赤斑病发生影响极大。病菌侵染适温为20 ℃;饱和的空气湿度或寄主组织表面有水膜是病菌孢子萌发和侵染的必要条件。蚕豆进入开花期后,植株抗病力减弱,易被侵染并发病。秋播过早,常导致冬前发病重。田间植株密度高、排水不良、土壤缺素等都有利于赤斑病发生。连作地块由于土壤中病菌积累而发病重。

1.2 防治方法

一是种植抗病品种,选用健康种子。二是栽培防治:采用高畦深沟栽培方式;适当密植;控制氮肥,增施草木灰和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力;与禾本科作物轮作2年以上;田间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深埋或烧毁。三是药剂防治:用种子重量0.3%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能够控制早期病害。发病初期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200~1 500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倍液等。视病情发展情况,隔7~10 d再喷施1次,连续防治2~3次。

2、蚕豆褐斑病

2.1 发病条件

气候条件是影响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在蚕豆全生育期中,当田间存在病原菌时,遇雨后或重露后的高湿环境,可以形成严重的侵染。冷凉、多雨的气候利于病原菌侵染。偏施氮肥、播种过早、田块低洼潮湿等因素能够加重病害的发生。

2.2 防治方法

一是栽培防治:与禾本科等非豆科作物轮作;适时播种,高畦栽培,适当密植,合理施肥,增施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植株病残体,将其深埋或烧毁;播种前,清除田间及地边的自生苗。二是选用抗病品种,或选用健康无病种子:精选种子,去除病粒;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如温汤浸种、杀菌剂拌种或进行种子包衣处理。三是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1 2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等。病情严重时,隔7~10 d再喷1次。

3、蚕豆尾孢叶斑病

3.1 发病条件

长期阴雨、重露,气温在18~26 ℃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发展。低洼潮湿地、种植太密,病害发生较重。

3.2 防治方法

一是选用无病种子,并进行种子消毒或包衣;二是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和深耕;三是实行轮作;四是高畦深沟栽培,雨后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合理密植;五是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施70%代森锰锌800~1 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1 200倍液。病情严重时,隔7~10 d再喷1次。

4、蚕豆镰孢菌根腐病

4.1 发病条件

土壤带菌是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病菌可以在种子上存活或传带,种子带菌率1.2%~14.2%,导致病害远距离传播和新区病害发生。在田间,病菌通过雨水或灌溉、农具及人畜活动等传播。地下水位高、土壤湿度大的地块,病害发生严重。

4.2 防治方法

一是栽培防治:与其他作物轮作3年以上,以减少土壤中病菌的数量;选择排水好的田块或高垄栽培,合理密植;收获后清除田间病残体并深翻土壤;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磷肥和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二是药剂防治:用多菌灵、敌克松、苯菌灵等药剂拌种或进行种子包衣。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药剂喷施植株茎基部或灌根,施用量250 mL/株,每隔7~10 d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

蚕豆常见病害的发病条件及防治方法

5、蚕豆枯萎病

5.1 发生条件

病害发生与土壤含水量、温度、土壤类型、耕作制度和栽培措施等关系密切。土壤含水量低于65%,病害较重,含水量75%以上时,病害发展慢;土温23~27 ℃时利于病菌的生长;蚕豆初荚期如遇高温,病害快速发展。土壤偏酸性(pH值6.3~6.7)、黏重、贫瘠,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和连作地则枯萎病发生重,线虫或地下害虫危害可以加重病害的发生。

5.2 防治方法

防治方法有以下几种: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轮作,清除和销毁病残体,增施磷钾肥,高垄栽培,应用抗耐病品种,用多菌灵、防霉宝、苯菌灵等药剂防治(土壤处理、灌根等)。

6、蚕豆细菌性茎疫病

6.1 发生条件

病害的初侵染源来自土壤中或病残体上的病菌及种子带菌。病菌通过风雨传播,从植株气孔或伤口侵入。天气干燥时,病情发展缓慢,高温多湿有利于发病[6-7]。早播、连作、平播、过早灌水、田间积水、管理粗放、土壤贫瘠的田块发病重;漫灌易造成病菌随水流传播而导致病害流行。

6.2 防治方法

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二是栽培防治:建立无病留种田,防止种子带菌;轮作、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焚毁或深埋;及时拔除中心病株,减少传播菌源。三是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施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或新植霉素4 000倍液、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30%碱式硫酸铜悬浮剂400倍液,每隔7~10 d防治1次,连续2~3次。

7、蚕豆病毒病

该病表现:植株叶片为系统花叶,在幼叶被侵染初期出现明脉,后表现为轻花叶、膜带以及褪绿。病毒通过摩擦、蚜虫、种子传播。在蚕豆上种传率4%~17%;传毒蚜虫有20多种,以非持久方式传毒;带病毒种子和来自其他发病作物的带毒蚜虫是最主要的初侵染源。一般通过种植抗病品种、选用健康种子、防治蚜虫、清洁田园、铲除杂草等方式进行防治。

(责任编辑:煜城)
下一篇:

辣椒地老虎的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上一篇:

大豆田杂草种类、发生特点及化学防治对策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