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荚螟是豇豆生产的主要害虫,严重影响豇豆的产量和商品价值外,也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该害虫在豇豆种植区,发生严重的年份一般虫荚率70%左右,一般年份虫荚率亦达15%~20%。因此,要做好豆荚螟的防治工作。以下内容为大家详细介绍了豇豆豆荚螟的为害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供大家参考。
一、为害特点
豇豆种植一般为当年的3月下旬左右到10月下旬左右,种植时间为7个月左右。豆荚螟发生代表为7~8代,第1代发生时间较为清晰,但到第2代后发生重叠。豇豆未开花时,幼虫以蛀入嫩茎为害为主,造成部分植株出现枯梢。当豇豆开花后,在花萼、花蕾上产卵,卵是散产的,幼虫为害花时,其为害特点是开花初期,为害第1~2对花;5~7天后,为害第3~4代花;花凋萎后转移为害嫩豆荚,从而引致落花;当豇豆生长约10~15 cm左右时,幼虫转移为害豆荚;幼虫有转花、转荚危害习性。由于豆荚螟为害豇豆的特点是成虫在花期产卵于花萼、花蕾上,在花上孵化成幼虫,幼虫在花凋萎后转移为害嫩荚。因此,我认为,在防治上措施上必须以花蕾为主要保护对象,在花蕾期喷施农药进行防治,采取“治花保荚”的防治策略,确保幼虫不转移为害嫩豆荚,从而保证豇豆的安全生产。
据近几年的观察,豆荚螟喜欢干燥,湿度对其生长发育有其极大的影响。雨日多,湿度大的天气,其发生量小;而雨日少,湿度低的天气,其发生度大。由于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7、8、9三个月,这三个月雨日多,豇豆田湿度大,豆荚螟发生轻,因此,豆荚螟的发生特点是二头重,中间轻。与此同时,田间小气候对其发生影响较大,一般地势低,湿度大的田块,发生较轻,地势高,湿度小的田块发生较重。
二、综合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
(1)做好田间清洁工作。及时清除田间落花、落荚,摘除被害卷叶和果荚,集中销毁,降低田间虫源。
(2)改善豇豆田间小气候。由于豆荚螟喜欢干燥,而在湿度大时其发生量少,因此,在花期和结荚期灌“跑马水”1―2次,增加田间湿度,改变田间小气候,创造不利于豆荚螟发生为害的田间小气候。
2.物理防治
由于豆荚螟具有趋光的特性,因此,在豇豆生长期特别是花期和结荚期使用杀虫灯诱杀成虫,降低田间虫源。
3.化学防治
花期药剂防治。选用渗透性强、杀卵杀虫效果好的药剂;如1.8%阿维菌素、唑磷乳油等,于上午花开放时喷施。药后6小时内遇雨应补喷。从初花期开始每隔6-7夭防治一次,直至花期基本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