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芋疫病的发病特征、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

2019-01-07 00:55:24浏览:295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芋是一种特色蔬菜,近年来芋疫病发生十分厉害,严重危害了芋的生长。并且,该病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农户们必须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

芋是一种特色蔬菜,近年来芋疫病发生十分厉害,严重危害了芋的生长。并且,该病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农户们必须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以下内容为大家详细总结了芋疫病的发病特征、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供大家参考。

芋疫病的发病特征、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

1、发病特征

芋疫病主要为害芋叶片,也为害叶柄和球茎。叶片染病初期,在叶正面出现茶褐色或者浅棕色的细小斑点,一般先发生在上部和外部雨水能冲击到的部位,然后迅速扩大,扩张成深浅相间的同心轮纹斑,斑点边缘有墨绿色的水渍状环。当7~8月四川雨季来临时,芋田湿度较大,芋疫病病斑面上常伴随黄色至淡褐色的液滴状分泌物析出。疫病一旦发生,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蔓延十分迅速,发病严重时,许多病斑相连,病斑中央部分后期腐烂穿孔,严重时仅残留叶脉。芋田湿度较大时,叶柄也能染病,在叶柄上出现大小不等的长椭圆形或不规则形黄褐色病斑,周围组织褪绿变黄,严重时可造成病部叶柄腐烂折倒。地下球茎染病,病部组织变褐腐烂,可导致整个芋头变褐腐烂。

2、病原菌

芋疫病的病原菌为芋疫霉菌(Phytophthora colocasiae Racib.),称芋疫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种芋的球茎内或病残体上及水芋上越冬, 也能产生厚垣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

3、发生规律

影响芋疫病发生流行的主要因素是温湿度和降雨,高温多雨或忽晴忽雨都有利于发病。初侵染的主要来源是带菌种芋,带菌种芋长成后即成为中心病株,在环境条件适宜时,可引起植株发病,并产生大量孢子囊,借助气流、水流或风雨传播。病菌喜温暖、高湿的环境条件,多雨、露大、雾重、空气潮湿、温度偏高(24~28℃)的天气有利于该病的发生,暴雨大风后常暴发成灾。另外,种植过密、偏施氮肥的情况下也易诱发疫病。芋疫病在四川省从6月始发,7~8 月进入发病高峰期。品种间抗性差异较大,我省普遍种植的乌脚青和红嘴芋田间抗病性均较弱,人头芋略强。

芋疫病的发病特征、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

4、防治措施

4.1 种源控制

从无病田或轻病田选留种芋,严格选择无病子芋作种,母芋作种的,切口晾干后,用草木灰混匀播种,减少初侵染源。

4.2 轮作制度

实行2~3 a轮作,水旱轮作最佳,可明显减轻病害的发生。

4.3 合理密植

乌脚青和红嘴芋一般每667 m2 种植2 000~2500 株,但是双流等以早熟芋上市的地区,种植密度不可过大,应该适度密植,增加田间通风透光性,避免疫病发生流行。

4.4 田间管理

施足基肥,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后期避免偏施氮肥。及时铲除中心病株,并集中销毁。芋收获后要清洁田园,将残株落叶及杂草带出田外处理。

4.5 化学防治

用药早迟是防治芋疫病的关键,应在发病前喷药预防。有报道称,50%烯酰吗啉防治芋头疫病的效果好。6月是化学防治的关键期, 一般从6月中下旬开始根据田间病情施药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10%氰霜唑悬浮剂1000倍液、68.75%银法利(氟菌霜霉威)悬浮剂500倍液等喷雾防治,每隔7~10 d喷1 次,连续3~4 次。喷药时注意茎、叶等各部位喷洒均匀,雨天后要及时补喷。生产中,芋头疫病的防治以预防为主,特别是在高温雨后应立即施药预防。当疫病发病很严重时,药剂防治的效果很有限。

(责任编辑:叶编)
下一篇:

苦瓜病毒病的发生原因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上一篇:

蜜柚病虫害分类、发生规律及防治适期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