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套袋梨黄粉蚜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2019-01-07 00:59:06浏览:768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随着果实套袋技术的推广,梨的套袋逐年增多。凡是按照套袋规程操作的,都收到了减少病虫危害、增进果实着色、提高果皮光洁度和外

随着果实套袋技术的推广,梨的套袋逐年增多。凡是按照套袋规程操作的,都收到了减少病虫危害、增进果实着色、提高果皮光洁度和外观品质的效果,但同时各地又发现套袋梨比不套袋的黄粉蚜危害重,特别是没注意检查防治的梨园,造成的虫果最多,损失最大。

套袋梨黄粉蚜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套袋梨易发生黄粉蚜危害的原因:黄粉蚜喜阴暗隐蔽的环境和温和干燥的气候。梨果套袋后,恰好在袋内营造了一个遮阴避光的小环境,所以发生就多;而袋内温度又比袋外高,它就分散开来栖息和取食,所以被害处多,烂果多,损失重。

据此我们对套袋梨黄粉蚜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田间调查,提出了梨黄粉蚜的综合防治技术。

1、梨黄粉蚜的发生规律

梨黄粉蚜又叫黄粉虫、臭屁股、膏药顶。属同翅目,根瘤蚜科。该虫为多型性蚜虫,有干母、普通型、性母和有性型4种。干母、普通型、性母均为雌性,行孤雌卵生。

梨黄粉蚜一年发生8~10代,以卵在果台残橛、树皮裂缝、剪锯口周围或枝干上的残附物内越冬。梨果套袋后果台残橛处越冬的卵量明显地高于不套袋果园。3月中旬卵开始孵化为干母若虫,果台残橛处越冬卵孵化率3月16日达3%,3月28日达28.6%;树皮缝内越冬卵孵化率3月20日达2%,3月28日达8.4%。梨树开花期为卵孵化高峰期,4月8日卵孵化率达83.5%。4月中旬羽化的成虫开始产卵,4月13日第1代卵占5%,4月22日达77.47%,以后卵、虫均有,世代重叠。

调查发现,5月中旬果台残橛处的成虫陆续出蛰转枝危害,5月下旬树皮缝的成虫出蛰转枝危害。出蛰后的梨黄粉蚜不停地爬行,爬至未脱落的鳞片处、剪锯口周围、残存的花序基部等隐蔽处进行危害。6月上旬陆续入袋危害梨果。发生严重的梨园6月上旬入袋率达20%,6月中旬达58.8%,果台残橛有虫的高达82%,6月有一个明显的入袋小高峰,7月下至8月中又有一个入袋小高峰。入袋后的梨黄粉蚜首先危害梨果柄及果肩,进入7月被害梨果开始脱落,8月中旬落袋果占30%~40%,采收期严重的可占60%~80%。而裸果梨黄粉蚜主要危害萼洼,危害高峰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危害率一般在3%以下。

2、加强黄粉蚜入袋前的防治

采收后,全园喷1次0.5~0.8波美度石硫合剂,消灭即将越冬的梨黄粉蚜。春季发芽前刮除树皮,剪除果台残橛,消灭越冬虫源。3月中旬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花序分离期喷0.5波美度石硫合剂杀虫、卵。杀虫、卵率在92%以上。

套袋前喷1次高效杀虫剂如2.5%溴氰菊酯3000倍液或50%硫悬浮剂600倍液,防止把虫、卵套入袋内。

3、不同药剂对梨黄粉蚜的防治效果

套袋后防治:梨果套袋后,结合其他害虫,每隔10天喷1次药,发生高峰期7天喷1次药,药剂可用25%克蚜畏1500倍液或10%吡虫啉3000倍液或50%硫悬浮剂1000~1200倍液等,喷药时做到细致均匀,如果喷药后降雨应及时补喷。

通过对20余种杀虫剂进行田间试验,筛选出了防治效果较好的农药种类及使用浓度。1.8%齐螨素6000倍液,杀虫率100%,杀卵率95.6%;10%吡虫啉3000倍液,杀虫率为100%,杀卵率94.8%;25%克蚜畏1500倍液杀虫率100%,杀卵率93.2%;50%硫悬浮剂1000~1200倍液杀虫率98%,杀卵率92.7%。但对已入袋的梨黄粉蚜防治效果较差,因此,梨黄粉蚜危害率在20%以上的园要解袋喷药。

套袋梨黄粉蚜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4、喷药次数及质量对梨黄粉蚜的防治效果

同一果园喷药次数不同防治效果不同。如梨园5月底至9月中旬,10天喷1次药,发生高峰期7天喷1次药,梨黄粉蚜危害率0.3%;而间隔15天喷1次药,梨黄粉蚜危害率20.4%。

同一时期同种类农药喷药质量不同防治效果不同。梨园6年生黄金梨树,亩枝量6.3万个,药液使用量500千克左右,每小时喷药液量400千克左右,树体喷成淋洗状,梨黄粉蚜危害率0.2%;药液使用量350千克,每小时喷药液量600千克左右,危害率20.5%。

5、改进套袋技术

套袋前将袋口浸药可有效地降低前期入袋危害率,药剂可用6%林丹杀虫粉60倍液,浸湿袋口1/3。套袋时务必将袋口扎紧扎严,不留喇叭口,可有效防止黄粉蚜入袋。

当普通纸袋梨黄粉蚜危害率在20%以下时,可选用爱农牌系列防虫果实袋。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马铃薯早疫病的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上一篇:

马铃薯软腐病的症状、传播途径及防治措施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