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不久前,“一带一路”国际蜂业合作论坛在江苏泰州举行,论坛对推进在“一带一路”框架下蜂业领域的合作交流具有积极的意义。作为我国最古老的保健食品,蜂蜜及其衍生的蜂产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加工工艺。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蜂产品国内外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出口内销形势更是逐渐向好。然而伴随行业的快速发展,行业内部也开始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补齐短板,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本期让我们一同走进长葛,看那里是如何打造特色蜂蜜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
每年12月结伴来到云南,2、3月份去广西或四川,4月份以后循着花期继续北行,完成自南向北的迁徙。这是一个候鸟般的群体——中国养蜂人,在做着最甜蜜的事业。
“蚕吐丝,蜂酿蜜。”在长江以北的河南长葛,传统的蜂蜜加工方式已经有几百年历史。到了今天,长葛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蜂产品集散地——蜂蜡年加工量占全国总量的80%,蜂胶加工占全国的75%……实现销售收入30多亿元,利税超亿元;蜂产品年出口供货额7千万美元,成为全市农产品出口创汇支柱产业。
长葛蜂产品出口何以能够做大?又该如何做强?日前记者来到长葛一探究竟。
蜂农:从源头确保产品质量
作为蜂产品原料的蜂蜜,对于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从源头上把控质量,长葛蜂企一改以往从经纪人那里收蜜的方式,转而在全国开办专门的养蜂基地直接从源头回收原料。
张东旗是长葛本地人,祖辈都是蜂农。养了20多年蜜蜂的他,现在有200个蜂箱,共计15万多只蜜蜂。
“这几年养蜜蜂比过去容易多了,赚得也多了。”老张告诉记者,虽然每年的路途奔波还是在所难免,但蜂企与蜂农签订合同以最高价收购,使得蜂农的收入有了保障。
“我们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同蜂农签订合同,提供技术和设备;蜂农提供原料,严格按照企业的质量标准进行原料初加工。”长葛市杰利蜂业总经理杨宝科介绍说。这种回收原料的模式近年来已经在长葛广泛推广开来,目前全市自建基地规模达到170万群,联建基地规模达到180万群。
原料得到了保障,产业链也随之越拉越长。长葛蜂产业目前已发展成从初级产品收购—原蜜提纯初加工—蜂花粉、蜂王浆、蜂胶生产—保健食品、软胶囊、维生素e和鱼油软胶囊深加工—再到出口检验和销售的产业链条。
政府:支持引导促进产业壮大
“蜂产业一不与种植业争土地、争资源,二不与养殖业争饲料,也没有污染,同时蜜蜂授粉还促进了农业的增产增收,可以说是一个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于一体的产业。”长葛市副市长王建业对记者说,长葛市很早就把蜂产品出口作为本地农业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来抓——
高度重视出口蜂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的建设领导小组;
制定详细的指导性行业发展计划,出台《长葛市出口蜂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建立齐抓共管的部门合作推进机制;
与许昌市出口检验检疫局签订协议,共同推进出口蜂产品示范区建设;
制订出台出口蜂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施方案和可追溯制度;
定期召开蜂产业研讨会,邀请专家为长葛的蜂产业会诊把脉、建言献策……
“借助申报蜂产品地理标志商标的契机,我们逐步制定出了养蜂产品、蜂产品加工和深度开发等一系列高于国家标准的长葛市地方标准。”王建业说。
“好产品靠质量说话。国际进口检测标准往往都高出我国国标好多倍,但我们的产品还能超出人家的标准好多倍。因为质量过硬,我们的产品在国外成了香饽饽。”王建业说,通过出台产业标准约束企业和个人行为,进而提高蜂产品质量,最终实现了扩大蜂产品出口产销能力和市场份额的目的。
蜂企:抱团发展才能聚沙成塔
由于品质有保障,政府有政策,长葛的蜂企已经越走越远。王建业告诉记者,目前全市有7家蜂产品企业取得了进出口自营权,还有部分企业与国内一些大型出口企业合作,产品经过粗加工后直接出口到日本、东南亚、欧洲等地。
然而我国是蜂产品出口大国,但并非出口强国、创汇强国,虽然出口总量多,但利润微薄。
“根源在于产品附加值太低,蜂产品附加值直接关系到出口的规模和利润。”长葛市蜂产品协会会长杨旗说,“长葛峰产业就像是全国蜂产业的缩影,全市有200多家蜂产品加工企业,但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仅有5家,集群效应差,产业分散,各自为战。”这种“小、低、散、差、乱”的状况很难适应国际化市场竞争。
加上我国蜂产品整体上基础和应用研究不足,精深加工技术研究滞后,导致大部分蜂产品都以原料、初级加工的形式进入国际市场,制品也大多以粗加工、低附加值的保健品为主。
杨旗认为,想要改变蜂产品长期以原料出口的现状,企业就必须要重视并加强产品的研发实验,解决深加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发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的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
然而,这一系列动作单凭一个个分散的力量难以实现。“未来长葛的企业想要发展,一定要形成合力,抱团闯市场。”杨旗对记者说,“强强联合才能更好分享世界蜂产品市场的蛋糕,实现共赢。”
链接
蜂蜜是一种天然保健品,有“大众补品”“老年人的牛奶”等美称。全球每年总消费量达160多万吨。目前我国年产蜂蜜40多万吨,是世界第一养蜂大国,也是世界第一蜂蜜出口大国,蜂蜜出口量占世界蜂蜜流通市场的25%,蜂王浆占世界市场的90%以上,蜂胶、花粉、蜂蜡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天然蜂蜜出口数量为12.83万吨,出口金额为2.76亿美元。
本报记者卢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