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龙果是一种热带水果品种,在种植期间容易感染炭疽病等病害。为了更好地防治火龙果炭疽病,小编为大家总结了关于火龙果炭疽病症状、病原及发病条件、发病原因、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等相关知识,详情如下:
火龙果炭疽病图片
火龙果炭疽病症状、病原及发病条件
发病症状
该病发生于茎部表面,初期感染时,产生大量红色病斑,形成茎组织病变;中后期病斑逐 步扩大,直至相互愈合连成一片,颜色开始变成白色或黄色,表皮组织松弛,病斑组织进 一步发生变化,出现黑色细点,在茎表皮形成突起。果实前期不会被感染,待果实成熟并 转色后,才会被病菌侵染。感染的果实呈现水浸状及凹陷畸形,病斑最后呈现出淡褐色, 病斑不久后扩大,相互链接愈合。
病菌病原
由半知菌亚门胶孢炭疽菌,盘圆孢属(Gloeosporiumsp.)真菌引起,分生孢子盘埋生生长 , 盘上积聚很多根无色、棒状的分生孢子梗。孢子梗形状 易于识别,其顶端细胞膨大如 球状,分生孢子产生于梗顶端。分生孢子形状多样,单胞,无色,内含数个油球,其一端 稍窄短棒状或长椭圆形。当大量分生孢子聚集时,形成橘红色的粘质物。
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病菌以分生孢子盘和菌丝体在病残体或病部上越冬,越冬期不明显。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 接种体为分生孢子,其传播途径主要借助于风雨或者昆虫活动,人为因素也有利于孢子飞 散传播。低温干旱不利于病菌发病,主要发病在高温多湿的环境,其最适生产发育温度为 25度。该病菌侵染植株较多,除侵染火龙果外,还可 侵染蟹爪兰、仙人球、仙人掌和荷花 等多种常见花卉。
火龙果炭疽病图片
火龙果炭疽病发病原因
火龙果炭疽病的发生、流行、危害有多种原因,主要与树势强弱、品种抗病性、田间管理、物候期、气候条件、菌源数量及果园的通风透光情况等有密切关系。
1.品种抗病性调查发现,果园种植同一品种火龙果,炭疽病的危害较为严重;混搭不同品种火龙果,其发病率相对较轻。由此可知,多个品种混合栽培的果园比单一品种种植的果园发病率低。同时发现,不同品种的发病情况也 有明显的差异。
2.气候因素 气候因素对发病影响较大。钦州地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为本地火龙果炭疽病的发生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雨量大且雨日多,种植区域湿度大,阳光照射不足较易发病。炭疽病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多雨适温的条件下大量萌发繁殖。
3.病菌数量 新老果园种植环境相差较大。在十多年甚至几十年老果园里,大量烂果、落果掉落地面,经过多雨天气,逐渐腐烂、病变。如果未能及时将病变果实清理出果园或清园不彻底,在适宜的环境下,病原菌开始大量萌发繁殖和积累,致使病菌越冬基数变大,第二年病害危害更加严重。而在新果园,由于病原菌积累较少,发病也较少。
4.施肥不当 不同肥料作用各异。过于施肥作用不大,还易形成 危害;多年一直偏施氮肥,会导致枝条长势相对纤弱,易于炭疽病的发生和危害。
5.果园大量积水 果园排水不畅,积水较多,导致植株根系淹水,呼吸不畅,养分没有得到及时吸收,树体营养不良,抵抗力急剧下降,易引发病害。
6.重复使用常规农药果农对炭疽病的防治模糊,其使用的防治炭疽病药剂大多为防效较差的常规农药,没有做到对症下药,未能最大限度地杀灭病原菌,错过了最佳防治时间,以致造成较大的损失,并导致病害流行。
火龙果炭疽病发病规律
1.品种差异 抗病性大小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种植的火龙果品种。由观察可知,种植台湾引进的白肉品种(种名:白 玉龙)抗病性差,发病率普遍较高;而种植泰国白肉品种(种名:白玉龙)受到病菌侵染的概率较小。
2.发病率随茎节位置不同而不同,老茎节和嫩茎节发病相对较轻,中部茎节发病比较严重。因为中部节位新陈代谢活动比上部幼嫩节位弱,同时中部表皮的坚硬蜡质层还没有完全形成,病原菌侵入概率增大;老茎的表皮层已完全木栓化,并且其表面覆盖有厚厚的蜡质层,不利于病原菌侵染,减小了发病概率。在生长中,中部茎节结果较多,大部分茎节为结果枝,感病后对火龙果产量影响较大,有时能减产三成以上。
3.水肥施用及耕作制度 不同的果园管理制度,温度、湿度差异较大,其中灌溉方式对果园湿度影响较大,炭疽病的发生也有很大差别。喷灌的果园,炭疽病发生相对其他灌溉方式发 病严重,主要原因是喷灌使果园的空气湿度明显增大,为病原菌的繁殖创造了良好条件,导致病原菌的大量繁殖。果园冬季清理措施可减少发病率,果园里的杂草、病果等长时间不清理,炭疽病危害比较严重。
4.病菌数量 果园头年发病率高,没有对果园及时清理,第二年病原量高,发病率也较高。及时对果园发病枝条的病斑、病残体进行剪除并集中销毁,用除草剂清除园内杂草并及时带出果园或深埋,其发病率较低。
火龙果炭疽病图片
火龙果炭疽病综合防治
1.测报工作是防治的前提 在春夏秋冬四季不同时间,进行抽样调查,分离病菌病原,看有无变异,再针对病原情况,选择施用药剂。做好测报工作意义重大。
2.保护无病区,防止蔓延 钦州市火龙果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相当于5年前的两倍,而且现在以更快速度增长。应加强检疫工作,控制病区,严格制止从病发区向无病区调种引种;建立无病留种区域,选留无病菌种苗,扩大种植。
3.种植和培育抗病优质品种 病害防治应从苗头开始,不同品种种苗抗病性差异较大,种植抗病抗菌品种是防治火龙果病害最有效的技术措施之一。
4.减少田间病菌残留 最主要的物理措施,一是清除田间地头病残体,发病的枝条可结合疏果疏枝剔除,并且将病残体深埋或集中烧毁;如果发现炭疽病的植株,应立即截除病斑并集中销毁。二是清理株里行间的杂草。
5.加强水肥管理 一是不能漫灌和长期喷灌。漫灌致使植株根系长期 处在缺氧状态、呼吸困难而死亡;喷灌大幅增加果园的 空气湿度,有利于火龙果炭疽病发生。二是改变栽培方 式,起垄栽培,建设果园排灌渠道。起垄栽培不仅可以 促进根系生长,而且可以防止水淹,有效减少“大水漫 灌”和台风雨造成的“积水”危害。钦州火龙果大部分 安装了水肥一体化滴灌设施,既能有效防病又可节约水 资源。三是施足基肥,适时追肥,改变偏施氮肥、复合 肥的习惯,最好施用已经腐熟的有机肥,不能施用未腐 熟的土杂肥。适量增施磷钾肥,调节树体营养结构,增 强植株的抗病性。
6.化学防治 果园病害防治应以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化学防治炭疽病可在生长季节使用百克(450g/L咪鲜胺水乳剂)2000倍液进行喷雾预防。轻病茎节可人工用刀挖除肉质部,切口涂抹50%多菌灵,视病情发生情况,隔10d左右防治1次,共防治2~3次。繁殖的种苗应先进行喷药防治,3~4d后再采种苗枝条;而繁殖的苗圃可喷波尔多液防治,一般每隔10~15d喷 药1次,共喷2次。为了防止病原产生抗病性,尽量采用栽培技术措施和生物防治,减少农药使用次数。喷药时做到选药正确,并采取多种药剂轮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