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芦笋紫斑病怎么防治

2019-01-07 18:27:41浏览:416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芦笋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消费者青睐的蔬菜产品。在芦笋生长过程中,容易感染芦笋紫斑病。该病主要为害枝条,给芦笋生长造成

  芦笋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消费者青睐的蔬菜产品。在芦笋生长过程中,容易感染芦笋紫斑病。该病主要为害枝条,给芦笋生长造成了不良影响。农户们应该加强对该病的防治措施,减少该病带来的经济损失。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芦笋紫斑病怎么防治:

芦笋紫斑病怎么防治

  芦笋紫斑病发病症状

  芦笋紫斑病又称为枯萎病,主要危害茎部、根系。初见田内个别植株变黄萎蔫,病情扩展后全株枯死。嫩茎染病,拟叶和茎变褐色或纵裂,病株地下茎和根部可现褐色病斑,后期病部腐烂,产生白色至粉红色霉状物;实生苗染病,根茎部的表皮上初出现暗绿色、水渍状的小病斑,以后逐渐变为红棕色或灰褐色,受害部位逐渐缢缩,维管束变褐,表皮软化,使地上茎变黄矮化、萎蔫,落叶或枯死;幼笋染病,茎细小或无法出土。

  芦笋紫斑病病原菌

  病原是由半知菌亚门的黄花菜匍柄霉菌侵染引起的真菌病害。通过形态鉴定和病菌核糖体DNA ITS序列的测定及分析,表明上海地区芦笋紫斑病病原菌为葱叶枯匍柄霉(Stemphylium botryosum)。试验结果表明该菌菌丝生长适宜最适温度为24℃,单糖、双糖和硝酸钠有利于病菌菌丝的生长。咪鲜胺、异菌脲、苯醚甲环唑等9种杀菌剂对病菌菌丝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芦笋紫斑病怎么防治

  芦笋紫斑病发生规律

  由真菌侵染所致。雨水偏多,易发病。前茬或间作果树、桑树、甘薯、萝卜等作物地,土壤过湿,黏性土壤,地势低洼或地下水位偏高,栽培年限长的地,地下茎盘受到损伤的地,偏施氮肥地,磷、钾肥及微量元素不足的地,施用未腐熟有机肥或有机肥施用距离笋株太近的地,浇水过多或排水不及时的地,芦笋移栽过深的地,田间病残体多的地,易发病。

  芦笋紫斑病防治方法

  1、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株残体,冬季要割除枯茎叶且要清理干净,以减少菌源。

  2、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

  3、搞好中耕除草、培土、摘心疏枝,促使植株壮而不过旺,稳生稳长,增强抵抗力,减轻发病。每株留茎5-7根,以防止倒伏和利于通风透光,还要及时拔除杂草。

  4、应结合防治茎枯病喷药保护,尤应在留母茎后,于母茎分枝、茎枝放叶至茎枝成熟的不同时期分别及时喷药1次。可喷洒50%多菌灵500-600倍液,用于土壤消毒和发病期间喷洒;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每亩175-250克兑水喷雾防治;世高(Score 10%WG)1000倍液 + 75%百菌清600倍液喷雾;50%苯莱特乳油, 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大富丹(Ditolatan)可湿性粉剂, 800倍稀释液喷洒;0.4%波尔多液(即0.2公斤硫酸铜+0.2公斤生石灰+50公斤水)喷洒;氢氧化铜: 1.0-1.4公斤/公顷的施用比例加入足够的水以完全覆盖芦笋株丛。应在芦笋株丛部分存在游离水分的高湿度下施用,施用期间间隔7-14天。可与代森锰锌交错施用,时间上错开。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芦笋病毒病症状、病原、发病规律和防治

上一篇:

芦笋茎枯病的药剂防治法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