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症状.该病只为害肉质根。生育期地下肉质根软化,外部出现水渍状病斑,后腐烂。潮湿时,表面出现白色绵状菌丝体和鼠粪状菌核。菌核初为白色,后变黑色。地上部枯死。贮藏期可继续发病,造成整窖内腐烂。
(2)发病条件.该病为真菌性病害。病菌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翌春借风、雨、接触等传播。发病适温为20℃。在潮湿、积水的条件下易发病。此外,植株过密时发生严重。
(3)防治方法.①与禾本利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②秋冬季深翻,把菌核深埋入土下,使之不能萌发。春季多中耕,可破坏其子囊盘的产生,减少传播。③及时清洁田园,把病株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田间病源。④合理施肥,加强管理,避免偏施氮肥,防止徒长,提高植株抗病力。合理密植,改善通透条件。雨季及时排水,适当灌溉,降低田间湿度,避免发病环境。⑤药剂防治。发病初可用50%托布津500倍液,或50%氯硝胺1 000倍液,或80%退菌特1 000倍液,上述药之一,每7天1次,连喷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