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产业引领 前岙村打造田园综合体

2019-01-11 20:19:22浏览:315评论:0 来源:央广网   
核心摘要:  央广网北京12月3日消息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党的十九大发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动员令,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

  央广网北京12月3日消息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党的十九大发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动员令,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上进一步指明了“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的行动方向。

  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中国乡村之声特邀多位权威“三农”专家,和编辑、记者一起深入十个典型村镇,进行实地采访调研,为全国的乡村振兴寻经问道。

  中国乡村之声大型系列报道《站在潮头看振兴》本期聚焦:乡村产业振兴——产业引领,前岙村打造田园综合体

  走村镇,看振兴

  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一市镇前岙村

  阳光播撒在水面上,波光粼粼。小船在波光中划动,或是投食喂料,或是拉网捕捞。这样的景象,在浙江宁海的前岙村,随处可见。

  一片片水塘像一面面镜子,照映着蓝天白云。在云水间穿行,便来到一处养殖工厂,这里有无数只螃蟹,在一个个独立的网格里“沉睡生长”。它们是“高科技”的产物。

  养殖场负责人陈刚满介绍,前岙村的螃蟹养殖,不仅有规模、有品牌,而且有科技含量,也占领了市场。“这种软壳螃蟹的价格是每只300元人民币,面向全国销售,今年限量是1万只,只通过电商销售。”陈刚满告诉记者。

  2017年,陈刚满所在的农业合作社,通过电商销售,营业额达到8000万元。村民们农忙时搞养殖,农闲时外出打工,人均年纯收入3万元以上。

  跳跃的虾,舞动的蟹,蓝蓝的天空,摇曳的花朵,妆点着前岙村的美丽,也诉说着前岙村产业的兴旺。

  访情况,探经验

  养殖产业如何焕发勃勃生机

  中国人民大学的刘守英教授,是第一次来到前岙村。他很想知道,这里养殖产业的勃勃生机是如何焕发出来的。当他得知村民叶德根是村里第一批养虾的人,便决定登门拜访。刚一落座,俩人就攀谈起来。

  刘守英:回来养虾,钱从哪里来的?

  叶德根:问朋友借的,养虾的时候没本钱,借了40000多元,鱼塘是从村里承包的。

  刘守英:虾塘搞得多大?

  叶德根:一开始搞了十几亩。

  刘守英:一年租金呢?

  叶德根:那时候租金还不贵,大约是2000元。

  刘守英:没养过虾怎么办?

  叶德根:我们就慢慢学啊。

  叶德根当过村支书,也外出打过工,乡土情结让他返乡创业。过去的前岙村,村民大多一年两季种植水稻,但是效益不高。前岙村临海,气候环境适合虾蟹养殖,而且先辈们有出海捕鱼捞虾的经验。所以,回到村里,他选择了养虾。

  养虾的经济效益好。很快,第一批养虾户都赚到了钱。于是,尝到了甜头的养虾户继续扩大规模,更多在一旁观望的农户纷纷加入了养虾队伍。垒个塘坝,养蟹养虾,前岙村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产业。

  塘坝里,养殖户们正撑着小船忙活着。一片欢声笑语。

  养殖户甲:现在只要做得好,肯定能赚到钱。

  养殖户乙:还可以,在家就可以赚到钱,比出去打工强,有人上门来收购螃蟹。

  前岙村村支书叶常春告诉我们,村民们因地制宜搞水产,赚到了钱再扩大规模,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叶常春:为什么我们这里的农民比较富?有些农民专门搞养殖,有些农民既搞种植又搞养殖,还有些农民既搞养殖又搞销售,整个产业就连起来了,所以农民的整体收入就上去了。

  离开塘坝,我们来到宁海海山丰水产专业合作社。这里的“科技+农业”是传统水产养殖的“升级版”,也是前岙村产业兴旺的又一个兴奋点。

  合作社负责人陈刚满,从事青蟹养殖已经有24年。他不断在提高青蟹品质上下功夫,探索青蟹工厂化养殖路径,让青蟹住进了“公寓”。

  陈刚满:这就是我们的“蟹公寓”。

  刘守英:这里面还有水啊?

  陈刚满:是的,而且这是循环水,这些螃蟹和那些螃蟹是分开的。你看这个是装螃蟹的“单间公寓”。

  刘守英:这一个里面装几只螃蟹?

  陈刚满:一个“公寓”里面装一只。这就是我们的软体蟹,我们的要求是人体的皮肤摸起来是什么样的触感,软体蟹的壳摸起来也是什么样的触感。这样,软体蟹的价值和效益就会高很多。

  刘守英:哦,都在“蟹公寓”里面。

  养殖场是个恒温室。一只只螃蟹被分配在一个个盒子里,盒子和盒子挨在一起,称之为“蟹公寓”。现场能听到水流声,这是为蟹的生长提供最适宜的环境。

  软壳蟹,是陈刚满研发的新产品。蟹全身的壳都是软的,可以直接食用。

  陈刚满:他们老羡慕我们了,要花很多的时间把壳剥掉。

  刘守英:这些懒人们,以后吃软壳蟹就不费劲了,哈哈。

  陈刚满:今年蟹的价格比往年都要高,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把市场打开了,而我们的产能就这么大,所以让价格居高不下,他们(螃蟹经纪人)肯定就要加价提前来收购。

  如今的陈刚满,已经被当地人封为“青蟹大王”,他的“蟹大人”,也成了当地的知名品牌。在电商平台上,他每年能销售30万只青蟹。前岙村的水产养殖户,搭上了陈刚满的“顺风车”,再也不会在销售季节愁得火烧眉毛了。

  “蟹大人”已经成了耳熟能详的知名品牌

  陈刚满引领我们来到村子旁边的观景台。他说,一市镇政府对前岙村的产业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出资修建塘坝防波堤,聘请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还提供了农业保险。有这样的坚强后盾,让他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陈刚满想做的赶海码头,是一种依托水产养殖业打造的“田园综合体”。

  陈刚满:我对那片地方的设想就是做一个赶海码头,游客享受美食、乡村旅游都在那片地方了。

  刘守英:这样你就是一个整体性的发展思路了。这一大片地方,都是你们未来操作的空间。

  陈刚满:旅客在这里吃着,在那里住着。村庄的原貌我们不改变,一改变就变成标准化,乡村的味道就没有了。我们计划建一个体验渔园,游客住在这,顺便赶一下海,这样整个项目就做出来了。

  评今朝,话未来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

  对前岙村的调研采访即将结束。站在高高的山坡上,把村庄风貌尽收眼底。刘守英教授发表调研感言:前岙村发展经济,前两步都走得很好。第一步是因地制宜,找到适合的产业;第二步是借助科技的力量,走“科技+农业”的路子,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产业的抗风险能力。

  对于前岙村未来打造田园综合体、建赶海码头,刘守英教授认为,这是乡村产业振兴最核心的一步,可以解决在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刘守英点评

  刘守英:听着就很有意思!乡村振兴一定要“活”村,村庄想要“活”起来一定要有外面的人进来。如果外面的人不进来,一个产业虽然可以让原住民富裕起来,但是不能让村庄“活”起来,这样的村庄是发展不了的。外面的人进来了,才能展现这个村对外的吸引力。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前岙村的产业发展已经形成企业家带动、农民积极参与、市场导向引领、政府提供服务的发展模式。刘守英认为,这是乡村振兴的成功模式,值得其他地方借鉴。

  刘守英:前岙村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村要实现振兴,这几个因素缺一不可,第一要找到最独特的资源;第二要有人开拓市场;第三是企业家的作用;第四是政府在这里降低行业的风险;第五是农民的主体作用。最终的目标是产业一定要富民。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河南商水县高标准粮田带来真实惠

上一篇:

江西统筹整合资金360亿元打造高标准农田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