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萌的大眼睛,淘气的小眼神,见到人来,不停地用它那新长出来的粉嫩嫩的前肢,像是在奋力向上划水,又像是在亲切地和大家打招呼。
这些出生在人工环境下、被称为“北鲵”的39条小家伙,6月22日搬到大自然的新家。
新疆北鲵自然保护区管理站站长纪晓伟说:“39粒卵全部孵化成为小北鲵,孵化率100%,目前长势良好,小北鲵已经长到黄豆芽一般大小了。今天,我们把首次人工环境下自然产卵成活的39条小北鲵放归自然栖息地。”
新疆北鲵,俗名娃娃鱼,是目前新疆唯一现存的有尾两栖动物,也是距今3.5亿年的孑遗物种,被称为珍贵的“活化石”,在脊椎动物系统演化的研究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皮书。
新疆北鲵在脊椎动物的演化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在研究小鲵科分类,系统演化方面,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因而,新疆北鲵是我国生物宝库中珍贵的物种资源。1998年,新疆北鲵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濒危等级为“极危”,成为中国珍贵的种质资源,已列入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行列。
因抵御自然环境变化能力较差、自身遗传多样性水平低等原因,目前新疆北鲵野外种群数量仅存3000尾左右,分布在新疆温泉县海拔2100米至3200米的高山湖泊、山间小溪和沼泽湿地环境。5月22日,一条新疆北鲵在温泉县新疆北鲵科研宣教中心自然产卵,产卵数为两个胶囊共39粒。这是国家“极危”物种新疆北鲵首次在人工环境下自然产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