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徐恒杰
“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这首家喻户晓的歌谣,使小白兔差不多成为大部分幼儿了解到的第一种动物。但是,也正是由于这一根深蒂固的思想,使我们对兔形成了一种固化的甚至是错误的认识。我国的兔文化博大精深,而兔产业在我国经济社会中发挥的作用也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为更好地普及兔文化、更科学地认识兔产业,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和国家兔产业技术体系于6月11日-14日在中国农业大学东校区举办了“首届(2018)校园兔文化节”,主题为“宣传兔文化知识,推动兔产业发展”。活动包括兔文化展示、兔文化及兔产业讲座、兔产业扶贫研讨会、兔产业创新创业讲座、兔肉美食品尝、兔文化知识竞赛等。
据国家兔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武拉平教授介绍,我国养殖的兔分为肉兔、獭兔(皮用兔)、毛兔、宠物兔和实验兔5种,其中,肉兔、獭兔和毛兔三者合计占到出栏量的90%以上。兔属于草食性动物,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能够充分利用各地的饲草饲料资源。同时,兔个体小,肠道长,饲料转化率高,环境污染小,多年来也是政府积极扶持发展的绿色产业之一。另外,兔也是少数几个没有人畜共患病的动物之一。
由于兔产业“投资少、见效快,门槛低、易管理”,多年来在解决农村就业、实现脱贫致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一些贫困地区流行着不少养兔脱贫致富的谚语,比如“一只兔、油盐醋,十只兔、新衣裤,百只兔、娶媳妇,千只兔、进城住”,“家养一只兔,不缺油盐醋”等。兔产业还为我们提供了高质量的兔肉和兔毛等产品。兔肉由于其“高蛋白、高卵磷脂、高赖氨酸和高消化率,低脂肪、低胆固醇和低热量”,被称为“保健肉、减肥肉和美容肉”,其卵磷脂含量远远高于猪牛羊马等肉类,也高于多数常见鱼类。在我国福建等地,兔肉甚至还被作为一种“药膳”食用。兔毛则中空透气、顺滑舒适,兔绒兔毛服装服饰逐步成为各路明星争相购买的高档商品。
我国兔产业在国内畜牧业中所占比重较小,但在全球兔产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国内来看,我国兔产业产值仅为畜牧业总产值的1%,但在国际上,我国兔出栏量和兔肉产量均占全球的约2/3。我国兔肉的出口量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曾占全球兔肉出口量的半壁江山,后有所下滑,但在2014年仍然占到1/3。近年来,国内兔肉消费不断兴起,出口在全球兔肉出口量中的份额进一步下降,2016年降为14.55%。
中国农业大学举办此次兔文化节,不仅向广大师生介绍了兔文化和兔产业的相关知识,还邀请大学生兔产业创业优秀代表、“逮个兔子”品牌创始人刘杰经理为大学生作了精彩的创业报告,分享了其创业经验,并与学生进行了积极的互动。而兔肉美食品尝和文化知识竞赛等趣味活动,更是获得校内师生的一致好评。全校师生共约500人左右参加了文化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