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国内农化行业变化之快出乎很多人意料。变革当前,我们如何把握未来?从外企掌门人到国内民营企业操盘手,杜晖有很多经验。在写给2023年的文中,他有对未来5年的真切展望,更有对当前五年运营民营企业的反思。他说,民营企业要先谋生存,再谋发展。这不是随便喊出来的口号,而是一个企业掌门人居安思危的肺腑之言。
谈未来的五年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这五年农化行业的发展。说实话,这五年国内农化行业的发展变化超出了我的预期。
我从2014年底离开陶氏距今已有四个多年头,这四年多来的形势状况与预想的差别较大。与中国经济发展同步,2004-2014这十年间我国农化行业无论是质量还是总体规模都得到长足进步和成长。市场规模的复合增长率平均在8%左右,行业的发展基本上比较顺利。但是到2014年以后,中国的农化行业发生了巨大变化,供求关系失衡,农化企业经营日渐艰难。
首先是全球政治经济因素。如欧洲经济复苏乏力,非美元国家经济回落,使得国际市场大宗产品需求疲弱,作物价格低迷。而石油超预期下跌,也使得玉米、甘蔗等生物燃料原料产品价格低迷。大宗作物产品价格与石油价格曲线密切相关而作物价格又决定投入成本。
中国的农药(制剂+原药)总产能有300多万吨,而国内市场的实际需求只有100多万吨,即使加上出口的数量,国内农药市场整体情况仍然是供大于求。加之产品的高度同质化,价格成了绝大多数企业在市场中使用最为普遍的手段。这一切都使得中国的农化市场有了一个过度竞争的、不健康的现状。
自2017年环保风暴刮起,原药价格不断上涨,同时农产品价格却十分低迷,制剂企业被压夹在在中间非常痛苦。经济缓行,供给侧改革再加上去杠杆化,资金问题等,都对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形成了巨大的挑战和困难。
这些都是我当初没有做好充分准备来应对的。
“未来五年农药企业将减少一半”
对于我国农化行业的发展,我认为最紧要的是民营企业必须明白,先求生存,再谋发展。
现实来说中国是一个农化大国,但是并不是农化强国。不过自从收购了国外的一些企业后,中国农业化工行业就有了与同类国际大企业一较高下之势。2018-2020这三年将是一个大的合并周期,通过并购小吃大的企业也将出现,一些其它领域的企业也有可能跨界进入农化行业。
同时土地流转、土地托管、植保飞防、农业专业化服务这些也都是趋势。不过并购整合将是影响最大的趋势,土地流转其次,而模式和技术创新如植保飞防和农业生产服务也是一个较大的趋势。
五年后我觉得中国农业的变化还是非常大的。到那个时候预计60%-70%的土地已经流转,150-350亩左右的中等规模家庭农场将成为主流,包括耕、种、收、打药等基本实现机械化;农民的数量会有明显的下降,合作社、全程托管服务将有较大的发展。
未来在田野中将看到这一场景:农业生产呈现中等规模化、过程机械化,生产订单化、合作化、科学管理精准化化。
2023年中国农药市场规模批发大约在800亿以上,零售将在在1200亿以上,在这个阶段厂家和渠道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从经营渠道来讲,县级批发商做零售,这也是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未来很多的县级、区域级客户将由批发转向零售为主,小规模的零售店被大量淘汰掉,剩余有资金有技术的小零售店逐渐做大。
全国有2500多个县,批发商规模有数万级别是客观存在的。算上村级的话零售商的规模应该有大几十万家,但是未来批发+零售商需求预计将在10万-20万家左右。大部分渠道商将被淘汰,不过相较于大田区而言,经济作物区零售商的消退趋势会慢一些。
预计五年后将有一半左右的农药生产厂家(制剂+原药)被淘汰。在这剩下的企业当中国内前20名的企业会拥有50%的份额,国内将出现百亿级的农药企业,外企占30%左右的份额,剩下的20%被小公司瓜分,而这些小公司也将慢慢退出。未来渠道也会由现在的多层变为厂家-零售店-农户这样的模式。
燕化永乐也在寻求变化,战略合作也将是燕化永乐未来发展的趋势。经过前期的投入,燕化永乐已经具备了长期发展的基础,但是在资本上还有所欠缺。技术发展也是本土企业的一个短板,所以在这方面我们也会寻求一些合作,做一些战略规划。
“希望五年后依旧不忘初心”
我希望五年后我加入燕化永乐之初的梦想依然持续,为中国农业、农民,中国的植保行业尽绵薄之力。我从1995年进入农化行业,到2023年将近30年,我希望也相信能够在这个行业中做更大的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