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犊牛期是牛一生中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饲养管理关键时期,如饲喂管理不当易造成改良犊牛发育不良,感染各种疾病而影响养殖效益。此期应对犊牛进行科学饲喂管理,提高犊牛营养水平,提升犊牛免疫能力,培育其强健体格,为育成牛打下强壮基础。本期介绍一组夏季改良犊牛养殖技术,供养殖户参考。
哺乳期
人工喂养如果母牛分娩后患病或死亡,犊牛吃不到初乳时一定要人工饲喂,且足量早喂,超过12小时即失去作用。人工配制初乳配方为:鲜鸡蛋2~3个,食盐10克,鲜鱼肝油15克,加入500毫升鲜乳,经充分搅拌加热到38℃后饲喂犊牛,日喂3~4次,给量以吃饱为准。
母乳喂养母牛产犊后的泌乳叫初乳,其酸度大,内含较多的免疫球蛋白,营养丰富,可促进犊牛排出胎粪有利于其生长发育,可预防疫病,是其他饲料不可代替的营养物质。犊牛出生后应在1~4天内吃足初乳,可每天分4次喂乳。第一次初乳喂量应为1.5~2公斤,不能太多,以免引起消化紊乱。第5~9天,每天喂常乳5公斤,分4次饲喂。第10~15天,每天喂常乳4~5公斤,分3次饲喂。从第10天开始补饲优质易消化犊牛精补料和干草,每天少加一点,保持新鲜,训练采食。第16~28天,每天喂常乳4~5公斤,分3次饲喂,同时补饲0.5公斤精料。第29~41天,每天喂常乳3~4公斤,分2次饲喂,同时补饲0.7公斤精料。第42~45天,每天喂常乳3公斤,一次饲喂,同时补饲0.8公斤精料。第46~49天,每天喂常乳2公斤,一次饲喂,同时补饲1公斤精料。第50天,补饲1公斤以上精料,断奶。
断奶期
犊牛传统断奶方法有两种:一种是110天断奶,6月龄体重达到170公斤;另一种是60天断奶,6月龄体重达到160~165公斤。为了将早期断奶后的犊牛进行强度育肥,充分发挥其优势,以便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预期的目标,目前养殖场常使用46天左右断奶法,即出生后1~3天内吃足初乳,每天分3次喂乳。第4~7天,每天喂常乳3公斤,分4次饲喂。第8~15天,每天常乳3~4公斤,分4次饲喂,从第10天开始补饲优质易消化犊牛精补料和干草,每天少加一点,保持新鲜,并训练采食。第16~28天,每天喂常乳3~4公斤,分3次饲喂,同时补饲0.5公斤日粮。第29~41天,每天喂常乳2~3公斤,分2次饲喂,同时补饲0.7公斤日粮。第42~45天,每天喂常乳2公斤,一次饲喂,同时补饲0.8公斤日粮。第46天,断奶,补饲1公斤以上日粮。
喂奶量冬天取上限,夏天取下限。断奶时间要结合采食量,出生超过40天,连续3天饲料采食0.8公斤就可断奶,断奶和换料不能同时进行,以免应激过大。
犊牛出生后7~10天可随母牛到舍外活动晒太阳,每天活动半小时到1小时。一月龄时活动时间可增加1~3小时,或随母牛放牧活动。犊牛出生后5~7月则自然离乳,可转入育成牛群管理。
补充营养
犊牛喂料过早或过晚,对其生长发育和健康都不利。犊牛在3周龄以内,前胃(瘤胃、网胃、瓣胃)都很小,不具备消化草料的能力,也没有微生物和纤毛虫存在,只能靠吃乳汁进入真胃供吸收利用。此时喂给草料,会加重犊牛前胃负担引起疾病。如果喂草料过晚,肠胃得不到锻炼,前胃生长发育慢,容积过小,也会影响生长发育和健康。
犊牛3周龄以后,前胃迅速增大,而且由于接触少量食物和饮水,微生物随着口腔进入前胃,这时犊牛开始出现反刍。此时可喂鲜嫩的青草、野菜、优质干青草、粉碎的精饲料等,并随着周龄的增长增加喂量及粗饲料的数量,既可避免引起疾病,又可使前胃发育加快,促进瘤胃内微生物和纤毛虫的繁殖,使其消化饲草和饲料的功能逐渐加强。
犊牛出生后哺乳量日渐增加,有些母牛受遗传、疾病及饲养水平等因素影响,在哺乳期间泌乳不足,对犊牛生长影响较大,可根据母牛饲喂情况及犊牛生长发育状况及时补料。可把混合精料拌湿成半干状,放在饲槽中定时给饲,喂量由少至多,3月龄以后每天可补饲500克以上。精料组成要多种搭配,其配方为大麦30%,玉米15%~20%,豆饼20%~30%,骨粉2%~4%,碘盐1%~2%。
犊牛每天饮水量是随着摄取的饲料干物质数量及气候条件而变化的,不管放牧或舍饲都必须供应其可自由采食的清洁饮用温水,且不能断水。
育肥期
在犊牛转入育肥舍前,对育肥舍地面、墙壁用2%火碱溶液喷洒,器具用1%新洁尔灭溶液或0.1%高锰酸钾溶液消毒。犊牛断奶后转入育肥舍饲养,育肥舍为规范化塑膜暖棚舍,夏季搭遮荫棚,保持通风良好,舍温要保持在6℃~25℃范围内,确保冬暖夏凉,并按牛体由大到小的顺序拴系、定槽、定位,缰绳以40~60厘米为宜。
牧草、农作物秸秆、青(半干)贮秸秆、氨化秸秆、微贮秸秆、块根块茎及藤、酒糟、甜菜渣、玉米、菜籽饼、高粱、葵花饼、麦麸、豆饼、棉籽饼、食盐、矿物质类、添加剂等均可饲喂育肥犊牛。犊牛转入育肥舍后训饲10~14日,使其适应环境和饲料并逐渐过渡到育肥日粮。夏季水草茂盛是放牧最好的季节,可充分利用野生青草的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和消化率高的优点,采用放牧育肥方式。当温度超过30℃时,应采取防暑降温措施,可进行夜间放牧,以充分利用牧草转化为牛肉,降低饲养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舍饲育肥犊牛日饲喂3次,先喂草料,再喂配料,最后饮水,一般在喂后1小时饮水。育肥牛10~12月龄用“虫克星”或“左旋咪唑”驱虫1次。“虫克星”每头需口服剂量为每公斤体重0.1克;“左旋咪唑”每头牛口服剂量为每公斤体重8毫克。12月龄时,用“人工盐”健胃1次,口服剂量为每头牛60~80克。日常每日刷拭牛体1次,以促进血液循环,增进食欲,保持牛体卫生,饲养用具也要经常洗刷消毒。当育肥牛18~22月龄,体重达500公斤,且全身肌肉丰满,皮下脂肪附着良好时,即可出栏。
疾病防控
窒息母牛难产时,犊牛会因母体中黏液和羊水长时间堵塞而出现窒息。窒息时可做人工呼吸抢救,可将犊牛头部放低,后躯抬高,由一人握住两前肢,前后来回拉动,交替扩展和压迫胸腔,另一人用纱布或毛巾擦净鼻孔及口腔中的黏液和羊水。做人工呼吸必须有耐心,直至犊牛出现正常呼吸方可停止。做人工呼吸的同时,可使用刺激呼吸中枢的药物如山梗茶碱5~10毫克、25%尼可刹米油溶液1.5毫升等效果较好。
便秘如犊牛出生后24小时内不排粪便,要及时用肥皂水灌肠,使粪便软化以便排出。然后直肠灌注植物油或石蜡油300毫升,也可热敷及按摩腹部,或用大毛巾等包扎犊牛腹部保暖以减轻其腹痛。
脐炎。如脐孔周围组织发炎、肿胀而无其他全身症状,可将脐部先剪毛消毒,再用青霉素普鲁卡因注射液在脐孔周围皮下分点注射,并于局部涂以松溜油与5%碘酒等量合剂;如已发生化脓或坏死,应排出脓汁,清除坏死组织,用消毒液清洗后,撒上碘仿磺胺粉或呋喃西林粉以及其他杀菌消炎药物,并用绷带将局部包扎起来。
拉稀该病发病率高,尤其是人工哺乳时,发病率更高。轻症可服用胃蛋白酶、食母生、乳酶生等助消化药物;对剧烈腹泻、排水样粪便但无特殊腥味的,选用次硝酸钠、鞣酸蛋白、磺胺脒、痢特灵及黄连素等止泻药;对重症患牛应及时补液,并配合碳酸氢钠、维生素C等解毒药物治疗,因母牛乳房炎等疾病而导致犊牛拉稀的,应治疗母牛疾病或更换健康母牛的乳汁或人工喂养,保证初生牛犊吃足4天初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