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那坡县城厢镇口角村,原来村民居住的小木屋正被一幢幢“桑蚕楼”替代,群众的生活着实发生了大变化。在口角村的那布屯,村民黄大姐忙着收拾蚕房的器具,当问起每年种桑养蚕的收入时,黄大姐笑着说:“上半年有两三万元的收入,下半年准备再养几批蚕。”
“村民看到了种桑养蚕的好处,已经认可了这个项目。”口角村“第一书记”冯显云说。这位口角村村民再熟悉不过的“第一书记”来自广西大学,本已经结束了两年的驻村工作,但他主动申请延长驻村时间。
说起种桑养蚕,自治区蚕桑首席专家陆瑞好说:“那坡把种桑养蚕作为脱贫致富的产业来发展是走对了,在‘立桑为业’的基础上,可充分利用蚕桑资源,延长产业链条,提高经济收入。”
“由于受自然条件限制,那坡长期以来以传统的水稻、玉米加养猪为主要发展模式,生产结构非常单一,群众经济收入来源少,农民脱贫致富难。”那坡县农业局局长李官利介绍,那坡依靠种桑养蚕以来,已累计发展桑园10.08万亩,覆盖10046户农户,其中贫困对象4454户,占44.33%,正在努力向“全国优桑优茧优丝强县”迈进。
自身要发展,离不开外力支持。作为东西部扶贫的对口单位,那坡县利用深圳龙岗区2600万元的帮扶资金,建设桑蚕产业示范园。目前,已建成85个大蚕房,新发展500亩的示范园,带动了1000多名贫困群众发展产业。龙岗街道下辖的5个社区与那坡县合群、红泥、达腊等5个深度贫困村结对,为每个村捐赠35万元,帮助发展桑蚕产业和村集体经济项目。
本报记者高飞 余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