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的外卖订单,请及时处理!”2月21日中午12点,正值用餐、送餐高峰期,红星美凯龙购物广场的一家麻辣烫米线店内,外卖的订单提示音此起彼伏。几名厨师抓紧时间下锅涮菜,服务员们忙着将餐食打包,等待取餐的外卖小哥早早就在店门口等候……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外卖已经成了越来越多人的日常选择。然而外卖方便市民的同时,也存在外卖车辆行车安全以及食品安全等多个问题。会外记者调查我市目前外卖现状,会内委员也是积极建言献策,多位委员为外卖相关的社会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网络餐饮“爆发式”增长部分人热衷“叫外卖”
文中开头部分提到的是我市外卖餐饮市场的一个缩影,在红星美凯龙广场像这家麻辣烫米线一般生意红火的小店数不胜数,每逢午间和晚间用餐高峰,身着黄色、蓝色工服的外卖小哥是这个广场上独特的风景。
“我几乎每天中午都会叫外卖,一是方便快捷,二是便宜好吃。”南关十字附近上班族小李告诉记者。记者了解到,很多年轻上班族、学生族都热衷于点外卖,主要还是为了省时间,避免找餐馆、排队等餐的麻烦。
如今的“外卖”行业不仅为餐饮商家拓宽了销售渠道,还催生了一系列创业项目和众多就业岗位,外卖的发展正在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餐饮革命”,已然深入渗透到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我市某大型外卖APP订单相比从前增加了五成以上,而部分外卖网站也是借机提高了配送费以及商家抽成。
外卖车辆以及食品安全等问题令人堪忧
外卖的确给市民们带来了快捷、方便的用餐新体验,但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如外卖骑手的安全、外卖食材的安全等一系列问题让人堪忧。
2月21日下午四时,虽不是用餐高峰,但是记者在火车站附近采访时,不时就会看到路上的外卖骑手,他们在车水马龙中游刃有余的穿梭,有的没有佩戴头盔、有的在摩托行驶过程中有打电话行为、有的在人行道上行驶、有的为了赶时间车速非常快甚至会闯红灯……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外卖骑手告诉记者,“送的订单越多,提成就越多。一些骑手为了多送外卖,就一边骑着电动车一边紧盯着手机,就是为了沿途顺路再送几单。”
除了外卖骑手的交通安全问题,外卖餐饮的食品安全问题也是市民们关心的话题,去实体店铺就餐,可以根据店铺环境、菜品品质来决定吃与不吃。而通过外卖平台下单的,则基本只能根据店家提供的菜品图片来想象其是否值得选择。打开外卖平台的APP,记者发现入驻商家的既有一些知名连锁餐饮品牌,更多的还是那些不知名也不知藏身于城市何处的小店面,甚至还有一些小作坊、食品摊贩等小微食品经营者。
记者调查了解到,近年来由于发展迅速、监管难度大导致外卖无序竞争。从事外卖餐饮服务90%以上是个体工商户,其中大多数是小微餐饮单位,不少餐饮商户缺乏必要的食品安全条件。同时各方主体责任未完全落实到位。进入门槛低、经营范围不明确、擅自扩大经营范围、信息公示不全、夸大食品质量等问题比较多也是比比皆是。
委员建言:外卖车辆安全以及食品安全必须重视整治
政协委员严作廷说外卖车辆的“分秒必争”带来很大的交通安全隐患,一些外卖小哥为了赶时间,往往在送餐过程中存在交通违法行为,随意变道,不按交通信号灯指示行驶、抢道等违法行为。对此,他提出建议:首先应该加强骑手的交通安全意识和教育培训,要求遵守交通规则,有违法违规行为依法惩处。同时以案释法,警示大家自觉遵守交通法律法规,增强交通安全意识,礼貌行车,安全行车,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发生。另外建议给外卖、快递车辆编号,纳入交通管理系统,避免一些骑手抱着反正没法管理的侥幸心理随意骑车任意违章。同时建议外卖平台和公司建立相关安全惩奖制度,并与“外卖、快递小哥”收入挂钩。
王海红委员提出,希望严厉打击非法营运“外卖、快递”车辆,加大对平台处罚力度,一经查处就要按上限处理,使一些非法车主打消非法营运的念头。同时以地方立法为抓手,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增加处罚种类,对违法、违规的驾驶员设定记分和暂扣驾驶证的行政处罚类别。
针对这一问题,委员张长霖则建议配送企业要负起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内部管理。同时也要完善配送行业保险制度,政府要联合保险公司、外卖配送企业,协商建立完备的保险制度。而政府更要逐步完善非机动车道的规划建设。使城市非机动车道“联网成片”,既能让外卖配送人员有路可走,又能促进交警依法监管。
政协委员高佑军在《关于加强外卖餐饮食品安全监管的提案》中建议,首先外卖行业要提高准入门槛。餐饮行业是个特殊行业,建议提高餐饮单位的准入门槛,提升入网餐饮单位档次和水平,切实改变量大面广的小微餐饮纷纷涌入线上订餐的无序局面。同时相关部门应联手尽快出台政府规章,为外卖餐饮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法律保障。建议提高餐饮单位加工透明度,特别是家庭式的小厨房必须予以取缔,同时消费者要注重自身权益维护。社会要开展宣传教育,作为消费者特别是年轻的消费者在选择商户时要仔细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