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2月24日消息(记者李伟民)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记者采访了解到,春节过后,水果市场普遍销量走低、价格下降。这种随节日而波动的市场行情,有其合理性,但也不是完全没有规避的办法。
记者来到贵州遵义市红花岗区碧云路聚福隆购物中心,看到购买水果的市民明显比年前要少很多,聚福隆生鲜蔬果主管黄春敏说:
黄春敏:砂糖柑年前卖5.99、6.99元,现在是4.99元。毕竟过完年了,销售没这么好了。
遵义市官井路的水果经销商李芳静告诉记者,最近生意比较差,大部分水果都降价了。在云南元江,像甜角、玫瑰葡萄、沃柑、青枣等这样的本土热带水果由于节后大量采摘上市,价格平均下降了两块到三块,其中玫瑰葡萄更是出现了跳水价。水果商阚红萍说,葡萄价格跌了三分之一:
阚红萍:春节期间葡萄可以卖到25到30元一斤,春节过20元一斤。
记者从水果经销商那里了解到,由于供求关系变化,除香蕉、杨桃、青枣价格基本与节前持平外,大部分水果从年初一开始价格就持续下降,降价幅度相较往年也更大。价格亲民了,对水果市场起到了刺激消费的作用。
数据显示,1997—2016年我国果园种植面积增长了50.1%。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居民人均水果占有量为131公斤,比世界平均水平高34公斤。水果产量的不断提高在满足人们日常消费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拉低了水果价格。
数据显示,我国水果消费主要以鲜食消费为主,食用加工消费占比较小。不仅鲜果价格易于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而波动,而且,受生产和采摘方式粗放、冷链物流体系尚未普及、批发交易环节过多等影响,我国水果的损耗率也处于较高水平。
据农业农村部测算,2017年国内水果直接消费量为12900万吨,加工消费量为3228万吨,损耗率接近10000万吨。
整体而言,目前我国水果加工行业仍然存在着区域布局不合理、中高端加工产品稀少、加工产品卫生质量欠佳、企业利润偏低、产品附加值较低等问题。
201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支持主产区依托县域形成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尽可能把产业链留在县域,支持发展适合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经营的农产品初加工,支持县域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这对发展水果加工产业也是个利好。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农产品的增值部分主要的在加工环节。如果把加工企业放在原料主产区,对地方的经济发展,对农民增收影响是很大的。所以在政策保障上,更多地支持一部分原料在当地直接加工。比如苹果卖不出去,可以加工成果汁出售,保障收入。
另外,记者了解到,增加进口高品质水果售货量,也可以保持收入稳定。2017年我国食用水果及坚果的进口来源国共83个。水果进口额占世界的5.6%。从进口来源国看,成为世界第四大水果进口国。
随着消费者购买能力的不断提高,经营进口水果的收入比较可观。湖北安陆西亚和美公司销售经理伍湛江表示,春节期间,菠萝、车厘子这样的进口水果收入不错:
伍湛江:应季的菠萝、车厘子相对于2018年来讲需求量最高的。2019年对于这些高档水果需求量比较大。销量大概每天都是在两、三万块钱之间。相对2018年同期增长了5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