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消费习惯中,即宰即销的热鲜肉一直是居民餐桌上的主角。因此,生猪调运在我国猪肉流通领域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自去年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以来,多地生猪调运受阻,猪肉流通方式面临改变,生猪就地屠宰、冷鲜肉调运成为生猪产销发展趋势。业内人士认为,猪肉供应链将面临大变革,由“调猪”转为“调肉”,肉类冷链物流将迎来新机遇。
最近,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魏庄镇西庄头村的生猪养殖户韩卫国深深地感受到,生猪不好运了。尽管河北未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但是作为疫情省的相邻省份,流通受阻还是不可避免地对当地产生了一些影响。
由于河北省生猪以输出为主,调运受阻,导致当地生猪供大于求,猪价下跌。“只能低价卖出,也没有别的办法。”韩卫国无奈地说。
生猪调运受阻倒逼养殖户产能调减
价格下行的压力在一年前已初露端倪。在2018年生猪供给增加的大背景下,生猪市场处于下行周期。此后,非洲猪瘟疫情的出现让生猪流通受阻,导致生猪调出地区供大于求,猪价下跌。
对于当前的生猪养殖形势,韩卫国不大乐观。“现在除了严控运输外来车辆,加强消毒,我们没有其他可以做的。”韩卫国坦言,如果猪场可以一直坚持下去,疫情过后猪肉价格肯定会涨。生猪尤其是母猪价格肯定是会涨的。“但是这个风险太大,现在不敢冒这个险。”韩卫国说,现在养殖场的存栏量已经从5000头减少到了3000头。
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南界城村东山的金河绿色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也在主动缩减养殖规模。据该公司负责人甄海章介绍,这家主要经营生猪养殖的公司成立于2002年,养殖规模在7000头猪左右,2018年8月份以来缩减规模至4000头左右。
“目前生猪调运用的都是在区农业农村局备案的专用生猪运输车,并且仅在邯郸市范围内调运。”甄海章介绍,屠宰场就近收购生猪屠宰,降低了引入非洲猪瘟疫情风险。不过,虽然运输费用没有上涨,但是由于邯郸当地屠宰场数量较少,所以生猪价格普遍压低。
“预计未来三个月后猪肉价格看涨。”甄海章说,尽管如此,公司仍将继续缩小规模,降低风险,甚至考虑全部清场改行。
猪肉产销转型冷鲜肉趋热
近年来,我国生猪产业布局不断调整,地区间供求关系也随之发生了改变。河南、江西、河北、山东、江西、河北、湖北等地生猪调出量都超过100万头,一些省份甚至超2000万头。
随着一些主销区生猪和猪肉自给率逐渐降低和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日益关注,传统消费习惯中凌晨宰杀、清早上市的热鲜肉与当前的消费需求出现错位,冷鲜肉正在成为趋势。在杭州市区,冷鲜肉消费比例已经达到猪肉消费的七成以上。
一些生猪调运受到影响的地区也纷纷将目光投向冷鲜肉,以保障供给。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兽医与屠宰管理处一位负责人介绍,1月19日,珠海发生疫情后,珠海市迅速启动了从阳江等地屠宰生猪、通过冷链运输冷鲜肉到珠海的方式保障猪肉供给。1月23日广州发生疫情后,深圳、东莞等主销区也采取了“运肉”的方式来保障供给。
长距离调运活猪的疫病传播风险很大,为此,广东省提出了生猪生产屠宰产业发展的“四个”转型升级,其中之一就是从调活猪向调猪肉转型升级。同时,作为2019年南方区(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非洲猪瘟联防联控联席会议牵头省份,广东省还计划在区域内推动此项专项升级工作,按照“集中屠宰、品牌经营、冷链流通、冷鲜上市”的思路,支持建设现代冷鲜肉品流通和配送体系,实现原则上生猪主产区就地屠宰,推动从运活猪到运肉品的转变。
在生猪产区,吉林省在加强动物运输车辆备案监管的同时,也已开始着手准备在全省范围内推广猪肉冷链运输,借以降低生猪调运带来的风险。
生猪调运不可避免严格监管是关键
不过,对于从事种猪繁育、以生产销售二元猪为主要产业的河北张家口正奥新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来说,仔猪调运是销售中不可避免的流通环节。“我们积极配合兽医部门,共同做好联防联控工作,应对疫情。”该集团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
“生猪调运不能一竿子打死。”中国农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朱增勇认为,仔猪调运和一定量生猪调运对维持生产稳定性和连续性、弥补屠宰产能布局偏差不可避免,应当科学研判生猪调运,提高养殖场或养殖户的生物安全措施,加强基层防疫系统建设,科学防疫、严格监管才能真正降低疫病风险传播,提高区域间活猪、仔猪流通的安全性,保障生产的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