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调整优化补贴政策确保粮食长期安全——全国政协农业界别联组会议委员热议粮食生产

2019-03-11 09:34:23浏览:193评论:0 来源:农民日报   
核心摘要: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警惕。日前,在全国政协农业界别联组会议上,粮食生产成为委员们热议的焦点。委员们认为,尽管我国粮食生产取得了连年丰产的好成绩,但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并不容乐观,存在着种粮成本连年上涨、效益偏低、自然风险大、农民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亟待加强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资金投入,调整优化补贴政策,确保我国粮食长期安全。
  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警惕。日前,在全国政协农业界别联组会议上,粮食生产成为委员们热议的焦点。委员们认为,尽管我国粮食生产取得了连年丰产的好成绩,但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并不容乐观,存在着种粮成本连年上涨、效益偏低、自然风险大、农民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亟待加强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资金投入,调整优化补贴政策,确保我国粮食长期安全。
 
  成本高,效益低——补贴粮食生产者调动种粮积极性
 
  “去年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价格普遍上涨10%-25%。土地租金上涨快,土地经营收益、补贴与土地租金联动起伏,经营好并不等同于效益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科院原党组书记陈萌山谈及种粮效益时说。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江西农业大学副校长刘木华也有同感:“南方水稻‘双改单’的现象十分普遍,这与种粮效益降低有很大关系。这些年来粮食种植成本一直上升,特别是化肥农药等,种两季效益比种单季的效益更低。一般早稻每亩有500斤-700斤,晚稻即使种超级稻一般也就是每亩1200斤;如果种一季稻,每亩约有1200斤,双季稻才多收五六百斤,但是成本却翻了倍。农民算下来不划算,自然就只种一季了。”
 
  如何增加种粮农民收益,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陈萌山建议:“实行粮食生产者补贴政策。建议借鉴玉米改革的经验做法,加快调整水稻、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用碎步下调方式,逐步调低最低收购价,直至与国际市场接轨,取消最低收购价政策,以消除托市政策扭曲,理顺价格形成机制。同时,全面实行粮食生产者补贴政策,综合考虑不同区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土地流转价格、农民收入等因素,确定补贴标准,充分保障种粮农民收益。”
 
  同时,还可以通过各种政策措施降低生产成本。刘木华建议,进行品种技术革命,推广再生稻种植,推进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创新,通过农业技术提升降低生产成本。对于成本中占比很大的土地流转费用,建议通过政策引导、资金补贴等方式降低规模种植户的种粮成本。
 
  底子薄,风险大——补贴农业保险增强抗灾能力
 
  我国粮食生产已经持续14年稳定发展,但也积累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陈萌山说,从生产看,粮食“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改变,保证粮食持续稳定供给的难度依然很大。极端气象灾害频发,近几年全国自然灾害年受灾面积高达3.7亿-3.9亿亩。2018年粮食减产主因之一就是三大主粮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旱涝灾害。
 
  2018年,我国全年粮食产量65789万吨,比上年减少371万吨,这与去年频发的灾害天气直接相关。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工程应用系统副总师张兴赢进一步分析:“从短期来看,今年我国汛期降水‘南多北少’,旱涝灾害较重,对今年粮食安全也提出了挑战。更长期的农业气候研究表明,由于温度升高造成农业用水减少和耕地面积下降,将使中国2050年的粮食总生产水平比2005年下降14%-23%。同时温度升高将加剧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威胁农作物生长。”
 
  面对频发的自然灾害,如何增强农民抗风险能力?陈萌山建议实行“补贴+保险”支持体系。从保费补贴着手,确保补贴与直接生产者挂钩,根据种植大户的需求,加大保费补贴。增加保险标的,把可能导致质量损失的自然风险、严重影响种植收益的市场风险纳入保险保障范围。将保险与农业支持政策充分结合,开展成本和收入保险,完善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调整保费补贴分摊办法,对粮食主产区、西部地区重点倾斜,对新疆兵团、中央直属垦区等增加补贴比重。有针对性地提高产粮大县保费补贴标准,调动参保积极性。逐步降低赔付标准、提高赔偿金额,把租地成本、人工成本和机械成本等考虑在内,切实发挥保险对粮食生产的风险保障作用。
 
  张兴赢建议,应对自然灾害,还要着力加强科技支撑。建设智慧农业大数据服务平台,利用现代化的遥感技术等集成水利农情大数据信息,对农业生产形成全生命链周期的科技指导服务。培养一批国有农业大数据服务企业,发展农业气象灾害影响预报、农业保险气象服务,激活粮食安全保障的市场作用。
 
  投入大,融资难

  ——补贴与信贷结合为种粮大户减压
 
  以规模化集约化种植为特点的现代农业是发展大势所趋。对种粮大户来说,贷款成为压在他们肩头的一座大山。陈萌山说,种粮大户普遍面临着贷款难度大的问题,缺乏银行认可的抵押物、贷款利率高、贷款期限短,还贷时间大多与粮食收获时间重合,导致粮食集中上市,压低了粮价,加剧了市场风险。
 
  陈萌山建议,将补贴资金与信贷有机结合,利用部分粮食生产者补贴资金作为贷款风险保证金,加大对新型经营主体贷款贴息、融资担保等扶持。支持引导种粮大户成立资金互助合作社、村镇银行,合理引导社会闲散资金入股。对中长期的贷款给予税收减免、财政贴息、融资担保等扶持政策。放活借贷还贷期限,结合粮食作物生产周期调整农民还贷时间梯次,实行错峰还贷。开发产业链贷款项目,把融资服务从单纯的生产扩展到仓储、加工等粮食产业链下游,增加粮食经营附加值。
 
  重建设,轻管护

  ——加大投入力度夯实基础保障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要稳定粮食生产,新增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以上。这对于稳定我国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怎样建好高标准农田?全国政协委员、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厅长胡汉平分析说,当前的高标准农田存在补助标准偏低的问题,“基础条件好、相对集中连片”的农田,基本已实施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剩下的多是位置较远,细碎分散的地块,建设成本增加,加之建材、人工等成本上涨,当前中央财政每亩1200元的补助标准明显偏低。高标准农田建成后的管护也是一大难题。管护资金主要由管护主体负责筹措,但由于大部分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基本无力开展建后管护。
 
  为此,胡汉平建议,国家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补助标准。根据不同地区特点,实行差异化补助政策。在管护上,建议中央财政设立农田基础设施建后管护专项资金,允许地方从项目建设补助资金或新增耕地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建后管护,同时,建议国家出台管理办法,明确建后管护措施、奖惩政策和管护资金筹集方式,调动地方政府和受益主体开展日常性工程管护的积极性。
(责任编辑:城阳)
下一篇:

生产的内酯豆腐不合格 青岛水磨间豆制品公司被罚

上一篇:

镇江市开展全市食盐安全专项检查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