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养殖大王”及其衍生效应

2018-11-11 14:01:42浏览:789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本报记者余向东 何红卫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征途上,在亿万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征途上,有一大批脱颖而出的产业带头人,

本报记者余向东 何红卫

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征途上,在亿万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征途上,有一大批脱颖而出的产业带头人,扮演着创富者与新乡贤的角色。这批人和他们的事业,依附于土地资源,融入了乡村环境,离不开周围眼睁睁注视着的乡亲们,也就自然而然承担起多重角色功能,连带出一系列“衍生效应”。

湖北省仙桃市彭场镇“养殖大王”陈静涛的创业经历与人生轨迹,诠释着上述规律。

乡村创业者

今年50岁的陈静涛,是湖北宏旺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公司占地1500亩,年产800万只中华鳖优质幼苗,养殖商品鳖150吨,年销售收入近亿元;同时拥有国家级中华鳖原种场、农业部健康养殖示范场、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等名号。今年7月31日,又申报认定“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

水产养殖投资大、风险高,陈静涛能走到这一步不容易。

1995年,陈静涛租了30亩地、投资50万元,开始搞水产养殖。50万元的本钱,在当时的乡村属于一笔巨资,是他多年经营纺织企业赚来的。

为什么转行搞养殖呢?因为他生活在鱼米之乡,从小就会捉鱼捞虾、有感情基础,后来又毕业于水产养殖专业。当外出务工经商积累一定资金后,回到土地上创业,圆自己一个梦想,对于陈静涛这样的乡土能人来说,像是新闻报道的“一贯套路”,但也确实靠谱儿。

接下来的“套路”是,因为不懂技术,前十几年,老陈一边纺织一边养鳖,每年把纺织厂的利润投到养鳖上,运气时好时坏,把1000多万元扔进了鳖池,没干出什么名堂。

做企业不能像撑开一把伞,想收就收;坚持下来的,才是“好榜样”。出路何在?2006年的一次聚会上,老同学一番话启发了陈静涛:“光靠土方子肯定不行,本地品种不优化就退化,再这样下去还是暗无天日!”

必须培育新品种、掌握新技术。他找到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教授王卫民,寻求科学技术与养殖方向上的指导。学院派出专家组及研究生团队,驻进陈静涛的养殖场,开展品种优化研发。后来双方共建中华鳖良种繁育技术中心、华中农业大学博士后工作站,合作日趋紧密。

2011年起,陈静涛彻底走出困境。3个看家品种——“宏旺1号”“宏旺2号”“宏旺3号”相继问世,公司拥有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30多项,他独创的亲鳖养殖孵化技术、“中药辅疗秘方”以及孵化过程中的控温技术等等,都有很高的含金量。

合作社领头人

政府提倡种养大户领办合作社,符合陈静涛的心思,因为企业孵化出的优质种苗,需要有人买,更需要相互信任的合作者。老陈注册成立“仙桃市静涛水产专业合作社”,与100多个养殖户抱成团。市里成立“甲鱼养殖协会”,也由他牵头。

“养殖协会+合作社+公司”,采取统一提供苗种、饲料、技术、标准、商标、销售“六统一”服务,以及保证存活率、保证雄性率、保证产出率的“三保证”承诺,带动了周围近千家农户、养殖甲鱼数千亩,亩均增收3000元以上,年增效益近亿元。

老陈说:“新型经营主体也好,合作社也罢,不能挂个虚名,要真能把农户带起来。”2015年,合作社投建400亩标准化现代农业“鱼鳖套养”“稻鳖共生”基地,在全市示范推广后,带动近万亩生态高效养殖。应合作社社员建议,公司正在扩建两万平方米全智能恒温室,增加中华鳖和中华草龟幼苗供应量。

当地农民雷同普,过去只会干体力活、不懂技术。加入合作社后,在老陈那里边打工边学技术,苗种供应和销售也一并得到解决。他学会了“因地制宜、量体裁衣、精耕细作”,对自家8亩水田与小水塘采取单养、混养、稻鱼轮作等多种模式,年纯收入可达6万元。每年在公司做工100多天,还另有约两万元收入。

仙桃市委副秘书长、市农办主任戴先波告诉记者,全市精养鱼塘67万亩,其中甲鱼繁育与养殖面积达17万亩,都是靠老陈这样的产业领头人带动起来的。

实际上,作为国家级中华鳖原种场,陈静涛的“龙头企业”影响带动力,辐射到华中、华南多个省份,在全国布设了35个销售点,与50多家合作社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供销关系。

贫困村带头人

陈静涛的老家陡沟村,是彭场镇最穷的行政村。全村1380口人,一多半外出务工、常年不归,仍在村里居住生活的仅有556人;2600多亩田地,按照传统模式方式种植水稻、棉花、各类杂粮,养殖虾鳖和种植莲藕的有一些,但不成规模。村集体拥有上千亩湖面,本来是一笔财富,被以每亩50元-150元低价出租了,到期的没到期的收不回来。

村里的党员群众,早就在打陈静涛的主意:“你自己已经家大业大了,为什么不回来帮帮乡亲们呢?火车跑得快,要靠车头带嘛!”镇上书记、镇长多次做陈静涛的思想工作,劝他回村“主政”,2011年吸收他入了党。村里老党员们找上门来,在公司办公室“赖着不走”。内因外因共同作用下,2014年陈静涛回村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竞选村委会主任。

两年多过去,能人治村的效应显现出来。通过宅基地腾退置换、拍卖土地指标,为村里筹集到部分建设资金;加上争取项目,老陈自己也搭进去些钱。多方筹集到200多万元,修通了4公里村路。

关于村子建设,陈静涛有几大规划:一是继续修路,平整土地,完善灌溉设施;二是规模经营土地,调整产业结构;三是把一些闲置、多占的宅基地退出来,换取建设资金;四是湖面可以拍卖,租金至少可以提到每亩200元以上,也可以自己发展养殖业;五是推进新农村建设,改善生活环境。

按照这些个思路干下去,陡沟村完全有希望填平“陡沟”、走上平坦的小康路。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大菱鲆全雌苗种制种技术通过专家验收

上一篇:

海水养殖首次应用池塘循环水养殖技术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