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肉鸽养殖管理的基本知识

2019-03-31 05:51:40浏览:836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肉鸽养殖管理的基本知识包括雏鸽的饲养、青年鸽饲养和种鸽饲养管理三个方面,详细介绍如下:雏鸽的饲养从出壳至28日龄的鸽统称雏

肉鸽养殖管理的基本知识

肉鸽养殖管理的基本知识包括雏鸽的饲养、青年鸽饲养和种鸽饲养管理三个方面,详细介绍如下:

肉鸽养殖管理的基本知识

雏鸽的饲养

从出壳至28日龄的鸽统称雏鸽( 有的地区从出生至10日龄称初雏,10~20日龄称雏鸽)。

雏鸽出壳2小时后,亲鸽便开始用喙给雏鸽吹气、泌乳,再过2小时亲鸽开始哺鸽乳,这时的雏鸽体小质弱,容易死亡,一定要加强管理。首先细心观察,注意避逸被种鸽踏伤或冻死。如果出生雏5~6小时仍吃不到鸽乳,要及时查找原因(必要时给雏鸽喂人工鸽乳)。发现亲鸽不哺乳时可找同时期种鸽寄养,而且可避免部分亲鸽喂单鸽,提高生产能力。

3~4日龄后,雏鸽的眼睛慢慢睁开,身体逐渐强壮起来,身上的羽毛开始长出,食量逐步加大,消化力增强。这时亲鸽要频频地哺喂雏鸽,有时每天多达十几次,因此供给亲鸽的饲料量要充足,营养要丰富,以满足需要。这时的雏鸽排粪量增加,容易污染巢窝,每天应及时更换垫布和垫草,以免发生疾病。

雏鸽10日龄时,新羽毛长出很多,能自行走动。亲鸽给雏鸽保温时间缩短,亲鸽 喂给的食物也由鸽乳变成半颗粒状的饲料,有少数雏鸽未能完全适应,常出现消化不良和嗉囊炎。出现这种情况应及时进补喂些酵母片或健胃药,帮助消化。

雏鸽15日龄时,全身羽毛基本长齐,活动自如,可以抓出巢窝,在笼内铺上一快20厘米×20厘米的布片,让它慢慢适应,不致扭伤脚。这时的亲鸽喂给的饲料呈颗粒状,与所吃的饲料相同,且多数亲鸽又开始产蛋,无心喂养雏鸽,为此在这期间应加以人工喂养。

雏鸽20日龄后,羽毛丰满,能在笼内四处活动,但还不能完全自己啄食,仍然靠亲鸽,但能主动向亲鸽讨食吃,这时的亲鸽会强迫它独立采食。此时应加强管理,增加些高蛋白质饲料的供应,以满足雏鸽的需要。雏鸽生长到25~28日龄时体重可达500~750克,可以出售( 这时的雏鸽称之为乳鸽)。

肉鸽养殖管理的基本知识

青年鸽饲养

从28日龄离巢直到转群,有条件的地方最好做到“三不变”:原地喂养、原饲养人员喂养、原饲料不变,这样能促使雏鸽正常生长发育。2月龄内的幼鸽由于从亲鸽喂养到独立生活, 这阶段很难喂养 ,因此必须加强饲养管理,注意保温、通风,加强保健砂和饲料的营养的供给,增加机抗病能力,使其正常生长发育。这时要做到“三看三查”:“三看”是看动态、看食欲、看粪便:“三查”是:查有无吃到饲料,查是否过于拥挤,查是否挨咬受伤。吃不到饲料的可以单独喂食,挨咬受伤者及时护理,把好斗者单独饲养 ,拥挤可以扩群饲养。2月龄时雏鸽开始换羽,饲料中蛋白质饲料要适当增加, 以促进羽毛的更新。在饲料中加入5%火麻仁,保健砂中加入穿心莲或龙胆草等中药, 饮水中有计划地加入少量抗生素,以预防呼吸道病及副伤寒的发生。在这段时期,要特别注意笼舍、食饮具的卫生,要按时洗刷消毒。3~4月龄时,第二性征开始出现,活动能力越来越强,这时应当进行选优去劣,公母分开饲养,或者强行上笼配对,并对鸽群进行除虫,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

青年鸽在5月龄逐渐开始配对,6月龄时已经性成熟,鸽子的主翼羽大部分更换到最后1根,这时基本上已转入种鸽期。

肉鸽养殖管理的基本知识

种鸽饲养

1、做好产蛋前的准备工作

配对后8~10天开始产蛋。这时有条件的应上笼饲养(或转移到有蛋窝的鸽舍内饲养 ),准备好产蛋巢,里面铺上1层麻布片,以免使蛋破碎。要检查笼舍有无漏洞,以防猫、狗、蛇、鼠的干扰或遭透风、漏雨的侵袭,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2、做好产蛋至出雏前的管理工作

①产蛋后及时检查有无畸形蛋和破蛋,发现及时取出,对初产鸽要经常观察蛋巢是否固定,2 个是否集中在蛋巢的中央底部。

②对新配偶要观察是否和睦,是否经常跳来跳去,互相啄斗,导致踩破蛋。对于体型大的鸽要特别小心加以护理,防止压碎蛋,更要防止由于营养不全或有恶食癖的鸽啄食种蛋。

③要按时进行照蛋,及时处理坏蛋,对无精蛋、死精蛋和死胚蛋应及时取出,以防蛋变臭,影响正常发育的蛋和产鸽的健康。发现不受精蛋和死胚应查明原因,完善管理制度。

3、合并同时间的蛋进行成双孵化

对窝产1个蛋或者2次照蛋剩1个者,应合并同时间蛋进行成双孵化,以提高生产率。

4、蛋巢应保持温暖干净

准备双蛋巢,雏鸽出生后应注意保温。经常更换麻布(干草),经常洗刷蛋巢中的粪便,以保持清洁卫生。在雏鸽12日龄时,应再放入一蛋巢备用,因这时种鸽开始产第2窝蛋,在15天左右产出,种鸽担任哺乳和孵化的双重任务, 这阶段更要精心饲养管理,增加饲料营养,增加喂料次数,以保证种鸽双重任务的完成。

5、搞好登记记录工作

随时做好产鸽的生产记录, 给今后饲养管理提供重要的数字依据。

部分专业知识转自网络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熊猫兔怎么养最好?

上一篇:

兔球虫病怎么治疗?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