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看“稻田+”如何效益佳?

2018-11-11 14:04:26浏览:72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本报记者朱海洋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浙江省稻田综合种养面积接近27万亩。尽管并非粮食主产区,但记者发现,为了稳定水稻生产,

本报记者朱海洋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浙江省稻田综合种养面积接近27万亩。尽管并非粮食主产区,但记者发现,为了稳定水稻生产,提升稻田收益,早在2010年,浙江便提出实施“养鱼稳粮增收工程”,将稻田养鱼作为发展现代渔业的重要内容。

那么,大力开展稻田综合种养技术,对水稻品种的选择,有什么要求?而整个田间管理,特别是病虫害防治又有哪些诀窍?如何确保实现农渔双赢、钱粮双收?不久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浙江召开全国稻田综合种养现场会,记者走进浙江余杭、德清、海宁、海盐四地,进行了实地探访。

实践出真知:“渔稻”品种有讲究

走进位于杭州市余杭区仁和镇的永胜水产专业合作社,这是一家老牌合作社,过去一直专注于苗种繁育和养殖示范,2011年才开始在虾塘里种稻。随着技术不断成熟,今年整个池塘种稻的面积已经达到了320亩。说起这个模式,理事长杭勇特别推介了池塘种稻的专用品种——“渔稻”。

“这个新品种的特点,简单说,就是株型高大、茎秆粗壮,发达的根系造就了良好的抗倒伏性,又能高效吸收底泥和水体中的营养元素,尤其适合在0.5米到1.2米深的池塘里种植。”杭勇说,这两年,合作社试种后发现,“渔稻”表现突出,米质也十分不错,关键生长期间不打药、不施肥,绿色有机成为了绝对的卖点。

在临近的德清县下渚湖街道,也有一家采取稻虾共生模式的生产企业,名叫吴越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尽管公司并未进行水稻新品种的选育,但经过五年来的试种,几名“佼佼者”脱颖而出。负责人告诉记者,“总体上,选择高产、优质、抗病、耐湿抗性好的中迟晚熟粳稻品种为宜,像‘嘉58’;还有抗倒性、分蘖力强的迟熟杂交晚稻品种也可以。”

记者发现,无论是稻虾轮作、共生,还是水稻与泥鳅、甲鱼等品种的混养,种植户们都十分注重晚稻品种的抗倒性、抗病性,再结合具体养殖的水产品,进而确定何时播种、何时收获。

告别药和肥:病虫害防控绿色化

既然是稻渔共生,那么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势必得万分小心,一旦稍有不慎,稻米、小龙虾便有“全军覆没”的危险。记者发现,对于如何防控病虫害,种植户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走“绿色生态”的道路,甚至坚决打出了“不施化肥、不打农药”的旗号。

“要想‘体质’好,第一步的池塘清整很重要。”杭勇介绍说,在繁育虾苗前1个月,需要先对池塘进行修整、改造及干塘曝晒,清除过多的淤泥,然后再泼洒生石灰,目的就是有效杀灭淤泥中的病原体,还能提高水体的PH值,起到改良田塘底质的作用。

地处海盐县西北部的三羊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老板陈小东是名大学生“农创客”,2013年一脚跨入农门之前,曾是年薪30万的企业高管。不过几年下来,在农业领域,小伙子也同样干得风生水起。他看中的就是“稻鳅混养”的新模式。

为了彻底告别农药和化肥,陈小东除了采用色诱、光诱等办法,还想到“以虫治虫”。在八九两个月里,通过放养赤眼蜂来专门防治螟虫类虫害。为了做好肥田这个“课题”,他首先将鸡粪、羊粪、兔粪等加工合成有机肥使用;其次,泥鳅的排泄物和剩余饵料也能被水稻田吸收。水稻经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又供养着泥鳅的生长,从而实现了稻鱼互促。

记者看到,陈小东的“创意”还远不止这些。在基地上空,他设置起了防鸟“天网”,为稻鳅混养创造了绝佳的环境;为防止泥鳅在夏季高温期间被灼伤,还特地在环沟里种上南湖菱,不仅给泥鳅提供了纳凉避暑的空间,还净化了水质。一整套种植模式下来,陈小东手上已经有了5项专利,满满的“科技范儿”。

据了解,在浙江,像陈小东这样把生态循环理念贯穿于稻渔共生系统的做法,已经得到大面积普及和推广,“减肥减药”的效应十分显著。在海宁的浙江誉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今年首试在稻田里养殖小龙虾,由于甲壳类水生动物对化学农药尤为敏感,因此整个水稻生长周期绝不施药,取而代之的是性诱剂、杀虫灯等物理防控措施,龙虾和稻米的品质都得到了保证和提升。

实现“小目标”:千斤粮+万元钱

“对于经营主体来说,就算稻渔共生的模式再好,生态效益再突出,如果不能带来高附加值的经济效益,最终也如同无本之木、无水之源。”陈小东说。在探索稻渔共养模式之初,浙江就将目标定位为“千斤粮,万元钱”。如今,这一梦想早已照进现实。

位于德清县钟管镇的清溪鳖业,在当地名气很大。原因在于,该公司可谓“稻鳖共生”的开山鼻祖,规模最大的时期,稻鳖的种养面积超过2500亩。老板王根连告诉记者,整个共生周期的5个月,晚稻收割后继续种植大小麦和油菜,次年5月底春花作物收获后,则再实施下一轮共生模式。

那么收入状况如何呢?王根连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晚稻平均亩产613公斤,稻鳖单产可达202公斤,亩均利润达到10011元。“这还不止,这几年公司投入大量资金,打造了千亩生态观光园,探索农旅结合的道路;我们还在县城开餐馆,推出自主研发的‘清溪大餐’,开发出花鳖冻、大米汤、大米馒头等深加工产品,受到市场追捧。如此一来,全产业链的产值就更加可观了。”王连根信心满满地说。

2016年年初,清溪鳖业还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E板正式挂牌。接下来,如何走上现代农业企业运行制度轨道,是王连根面临的重大“选题”。王根连说,他的梦想是打造清溪鳖、清溪米全产业链,把稻鳖共生的生态养殖模式和绿色循环的鳖业养殖理念复制到全国各地。

对未来同样抱有无限信心的,还有三羊农业的陈小东。他的账目更清晰:泥鳅立体生态种养模式下,泥鳅亩产544公斤,平均价格50元一公斤,产值27200元;水稻亩产500公斤,加工后售价16元一公斤,产值5200元;刨去亩成本12920元,每亩实际效益为19480元。未来怎么发展,陈小东概括为五大方向,“生态养殖为基础,粮食安全为重点,深精加工为发展,科技创新为生存,品牌建设为效益”。

浙江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评价道,在当前人工成本、生产资料和土地租金不断上涨的新形势下,发展各种“稻田+”高效模式,是稳定发展水稻生产、提高稻农收入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资源条件较好、主体素质较高、资金实力较强的地区,该模式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也符合绿色发展的时代要求。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尖端南美白对虾将福建厦门翔安生产

上一篇:

鲍鱼养殖成为平潭水产养殖亮点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