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吃网红美容品可以美白抗衰老?可能没你想得那么简单

2019-04-06 16:16:03浏览:348评论:0 来源:中国商网   
核心摘要:随着消费升级和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消费者在追求健康的同时,也希望通过一些美容品提升自身形象。为此,“美白丸”“抗糖化口服液”“胶原蛋白口服液”等产品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青睐。然而,中国商报记者发现,其实这些产品并不像宣传中那么神奇……
  随着消费升级和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消费者在追求健康的同时,也希望通过一些美容品提升自身形象。为此,“美白丸”“抗糖化口服液”“胶原蛋白口服液”等产品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青睐。然而,中国商报记者发现,其实这些产品并不像宣传中那么神奇……
 
  部分产品的安全性尚未得到证实
 
  去年,自媒体公众号“放心选”发布文章称,某些品牌的“美白丸”中含有一类致癌物己烯雌酚和超量的雌二醇。该事件引发了消费者对于美白类口服产品的大讨论。
 
  据悉,在国内,“美白丸”的效果和安全性均未得到临床实践的证明。
 
  一名售卖“美白丸”的商家对记者表示,食用上述产品后是否会出现不良反应与个人体质有关,如果无法证明是服用产品后直接导致了不良后果,商家概不负责。
 
  除了“美白丸”之外,“抗糖化口服液”“口服胶原蛋白”也受到了不少网络红人的推荐。
 
  一位代购日本某品牌抗糖化口服液的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抗糖类的产品销量非常好。当记者询问如果此类产品对人体产生不良反应该如何处理时,该代购人士表示,她只负责售卖,并不负责处理后续问题。
 
  据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相关医生介绍,简单来说,糖化反应是体内多余的糖分和蛋白质结合产生了AGEs(糖化终产物),这种物质会加速皮肤衰老、暗沉。
 
  他表示,如果消费者新陈代谢正常,没有糖代谢异常的情况,说明身体完全可以自主代谢糖化产物,不必特意抗糖。据他了解,目前尚无权威科学论证来保证市面上某些“抗糖类”产品的安全性。
 
  此外,近年来“口服胶原蛋白”产品也大受年轻消费者青睐,某电商平台显示,一些品牌的相关产品月销量上万。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胶原蛋白属于蛋白质,主要存在于动物的皮肤、骨骼和血管中,可以支撑机体、维持皮肤的弹性以及促进伤口愈合。
 
  而胶原蛋白在体内会被水解成氨基酸。也就是说,并不是服用了胶原蛋白,人体内就会留存胶原蛋白。
 
  据记者了解,普通食物中的胶原蛋白都是大分子蛋白质,吸收率很低。而市面上销售的产品正是主打“小分子胶原蛋白”。北大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副教授王军波坦言,可被吸收的小分子肽是否具有美容护肤等作用,还需通过深入研究才能得到证实。
 
  专家:理性消费 勿轻信广告宣传
 
  中国商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消费者尤其是女性消费者,在护理皮肤方面的意识已经明显加强,但同时也有很强烈的“跟风”心态。这种心态是指如果周围亲好和网络红人极力推荐某种产品时,这些消费者也会不由自主地想购买同款产品,而忽视了自身情况和个体差异。
 
  一位服用过美白丸的消费者对记者表示,她注意到网络红人推荐了相关产品,就决定试一试。她在购买前并没有注意到该产品是否具有相关资质证书,也没有在国内相关部门的官网上查过资料。她表示,并没有听说其他人在服用后出现不良反应,所以就认为自己在服用后也不会出现问题。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专家表示,凡是标榜“速效”“无添加”的产品,消费者均应提高警惕。事实上,“无添加”并不等于“零激素”,而“速效”也不一定具备安全保障。
 
  “过量服用这些产品会加重肝肾代谢负担。但爱美是人类的天性,这使得很多消费者还是会购买。”上述专家表示。
 
  专家同时表示,哺乳期、妊娠期、经期、身体有炎症、对维生素成分过敏人群、已确诊有严重病症者,不推荐服用上述产品。
 
  以胶原蛋白为例,中国商报记者发现,该类型产品虽然在外包装上标注为“食品”,但其广告宣传中却大量提及“功效”,例如“美白”“紧致”“抗衰”等。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所长王宝玺表示,这些产品夸大了自身的美容价值,这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另外这也不符合国家的相关法规规定。
 
  据了解,我国《食品广告发布暂行规定》第十条规定:普通食品、新资源食品、特殊营养食品广告不得宣传保健功能,也不得借助宣传某些成分的作用明示或者暗示其保健作用。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表示,很多商家将食品宣传成保健食品,将保健食品宣传成药品,这是当今行业中的乱象。
 
  中国保健协会的相关专家同样表示,这种虚假宣传行为已屡见不鲜,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让消费者对整个行业逐渐失去信任。他希望相关部门惩处违规商家,保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责任编辑:城阳)
下一篇:

浙江金华推进保健品市场乱象百日整治

上一篇:

网店售卖假冒手撕牛肉 市场监管部门支招打假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