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潍坊市坊子区坊安街道洼里村,玉泉洼精准农业示范馆占地8.46亩的新式玻璃温室大棚里,整齐地摆放着60多个箱体“种植床”,每个“种植床”上一拃多高的叶菜整齐划一、长势旺盛,吸引了众多参观游客的目光。指着眼前的“种植床”,洼里村党支部书记、潍坊市玉泉洼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总经理刘向东告诉记者:“这是我们利用三年时间研发成功的‘智能种植床’,一年可以种植蔬菜16茬,这样算下来1亩地产值可达100多万元。”
以前在地上种植,现在竟然种到了“床”上?面对着记者的疑惑,刘向东详细介绍,“智能种植床”就是利用他们首创的技术手段,为蔬菜种植提供了一个类似“床”的生长环境,实现了蔬菜种植“从地上到床上”的转变。“种植床”长23米、宽1.8米,里面包含了地源热泵、种植基质、酵素发酵等技术,以及一系列的自动控制系统。经过三年的反复试验,目前已形成了成熟的生产技术规程,并成功申请了国家专利保护。
记者看到,每张“种植床”上都有黑色“土壤”,这就是种植床技术的核心种植基质。基质层是由德国泥炭土、玉米秸秆加生物菌种揉丝发酵而成的,能够在保证养分的同时有效分解氨气等有害物质,可以循环利用20年。“正是利用了这种先进的基质,加上我们研发的酵素发酵技术,可以解决有机种植中土壤转换期长的问题,生产的蔬菜当年就可以达到国家有机标准。”玉泉洼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技术副总周文正说,“智能种植床”采用全封闭无菌环境,箱体的中间有夹层,夹层底下有空气,利用水墙和空调为作物提供18-25℃的恒温生长环境。同时,采用滴灌设备配合人工,就能很好地控制作物生长时间和产量,实现精准定产。
这种“智能种植床”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采用床体式设计,实现了立体种植、生态循环,对地理环境的要求比较低,无论是山地丘陵、盐碱地带,还是沙漠地区、边防海岛,甚至是空中菜园、阁楼,都可以使用,而且可以个性化定制,非常方便。“玉泉洼首创的植床种植模式,突破了种植上的地域、空间限制,是种植模式的变革性改变,使种植出来的蔬菜当年达到有机蔬菜标准,在现代农业发展的道路上探索出了一条新的路子。”对于这项技术,青岛农业大学教授王振兴曾给予高度评价。
这一技术的突破带来的效应,正是坊子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大力开展招才引智、招院引所的一个成功案例。近年来,坊子区广泛对接国内外最先进的农业科技领军人才,走在了农业科技的前沿。仅洼里村的潍坊市玉泉洼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就与以色列LR集团、中国农科院、台湾丰本农业、青岛农业大学等专业研究团队合作,先后组建了青岛农业大学潍坊现代农业研究院,辛凯博士、廖渊崇博士专家工作站等平台。玉泉洼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通过学习应用以色列节水灌溉技术、立体栽培技术、荷兰生物防控技术、美国戴维斯大学活性菌种技术、中国农科院有机菌肥技术等,进一步提升了农业园区的整体品质、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仅去年一年,这个联合社就申报了智能种植床、能量屋和酵素菌种技术等3项国家专利。
“目前,我们已经成功地把‘智能种植床’技术输出到了哈尔滨、无锡、井冈山等外省市地区和省内多地,都已经初见成效。”刘向东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