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甘肃:富民产业 稳定脱贫有后劲

2019-04-11 13:36:18浏览:209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阅读

  5年多来,甘肃藏区有20万余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底的31.06%下降到2018年底的3.41%。

  脱贫攻坚,不打折扣。培育富民产业,夯实贫困群众稳定脱贫的基础;贫困村合作社全覆盖,居住分散的农牧民也能抱团取暖;扶持发展农家乐、牧家乐,就地就近实现旅游增收有了平台……

  如今,这里的百姓日子越来越滋润,脱贫致富的动力不断增加。

  甘肃藏区包括甘南藏族自治州的8个县市和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共9个县市。甘肃省扶贫办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省藏区贫困人口从2013年底的22.65万人下降到2.45万人,贫困发生率从31.06%下降到3.41%。其中,2017年合作市已摘帽,2018年有碌曲、玛曲、夏河、卓尼、迭部5个县申请摘帽。全年退出贫困村218个,累计退出272个,占全省藏区贫困村总数395个的69%。

  “一条牦牛绒围巾能卖2000多元,每个月能产800多条”

  扶贫车间 就近提升附加值

  走进诺乐农牧发展公司甘南分公司(以下简称“诺乐”)的扶贫车间,几位藏族妇女正在认真做活。在她们手中,牦牛绒变成细线,再经过手工精确穿线、并股、织造、染色,随着织布机飞转,一条条漂亮的围巾现出雏形。

  “这之后,经过整烫、整理等步骤,一条围巾就制作完成了,整个流程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在成品陈列室,扶贫车间致富带头人道吉仁青笑眯眯地说:“我们主要生产纯手工牦牛绒制品,包括围巾、衣服、包包和毛毡制品等。一条牦牛绒围巾能卖2000多元,每个月能产800多条,国内外都有售,而且主要在国外销售。”

  道吉仁青介绍,2018年底,在政府的引导下,诺乐被确定为当地的扶贫车间。目前村里有120多位村民在工厂就业,其中20多位是贫困户,厂里管早饭和午饭,每个月工资是3000元。

  “甘南属于藏区,百姓居住得比较分散,产业也较分散,农牧业产品附加值不高。这个扶贫车间能生产出附加值较高的产品,这种模式很好地适应了当地的现实情况。”合作市副市长旦正道吉说。

  甘南州扶贫办有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近年来,甘南州围绕让贫困群众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不断培育富民产业,进一步夯实贫困群众稳定脱贫的基础。像诺乐这样的扶贫车间,2018年甘南州建成了62个,就地就近吸纳贫困劳动力307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738人,人均实现月工资收入2620元。

  “去年分红4万多元,我的日子越来越好了”

  抱团致富 助力增收有良策

  在甘南州那吾镇多河村更知地自然村的兴盛奶牛养殖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一位村民打开了厂子的大门,赶着牦牛朝着草山走去,浩浩荡荡的牦牛群在落雪的草场上宛如珍珠一般,格外漂亮。

  “这个合作社是2012年成立的,建设有标准化牛舍18座,贮草棚1座,还有12间冷库以及除草机、旋耕机、乳品检测仪等设备。”合作社法人德合拉说。

  45岁的切得是加入合作社的建档立卡户,以前的生活靠放牧,有17头牦牛,每年收入不到两万块钱。加入合作社后,仍享受各项扶持政策,这几年分红也一年都没落下。

  “以前没有合作社的时候,大家都是小农意识,单打独斗,家里两个人都得放牧,辛苦得很,也没办法出去务工。现在放牧、劳动都是合作社统一管理,政府还引导乳业公司长期以保护价收购我们的牛奶。去年分红4万多元,我的日子越来越好了。”切得笑着说。

  自2017年下半年甘南启动农牧村“三变”改革试点以来,合作社以订单生产的方式,将全村207亩耕地和13.5亩建设用地入股到合作社,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也扶持了50万元投入到合作社。几年间,更知地自然村的18户村民全部成了专业合作社的股东,其中有6户建档立卡户。合作社更是带动了多河村全部210多户村民致富增收,包括了81户建档立卡户。

  兴盛奶牛养殖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小小会议室里,大家干完了活,开始坐到一起说起话来。“我们现在的产品,还没办法走得更远,因为没有农产品三品一标的认证,这个标准比较高,目前还达不到。不过我们现在所有的努力都朝着这个方向走,等这个目标实现了我们还想做网店。”德合拉说。

  甘南州既是牧区也是藏区,这里的农牧民居住比较分散,一直以农牧业为生。将产业扶贫作为实现稳定脱贫的治本之策,甘南州在全州贫困村实现了合作社和集体经济全覆盖。目前,当地龙头企业已带动合作社178个,带动贫困户3995户、22882人,带动就业738人,户均增收2848元。

  “牛羊少了,但收入增加了”

  牧旅结合 绿水青山引客来

  天高云淡,草山怀抱下的碌曲县尕海镇尕秀村,静静地睡在草原上。错落有致的藏式民居映入眼帘,宽阔整洁的道路直通远方。

  眼前的尕秀村正是甘南州第一批创建的“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村”,这里平均海拔3300米,紧临国道213线,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风景如画。过去,居住在这里的村民都是纯牧民,一顶帐篷、几头牦牛,外加几只藏羊就是他们的全部家当,乱倒乱扔垃圾的现象并不鲜见。

  转变始于几年前,甘南州开始实施“全域无垃圾”的环境革命,尕秀村铺庭院、刷围墙、通暖气、改厕所、装厅堂、盖厨房,基础设施大大改观。

  环境变好了,富起来成为下一个目标。

  甘南州扶贫办有关负责同志介绍,尕秀村将农村“三变”改革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将乡村旅游作为重点产业,实施了帐篷城、牧家乐等5个旅游项目。82户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的“扶贫帐篷”以入股方式投入到度假中心,每家一顶帐篷,每顶帐篷5000元作为投资资金入股。帐篷城分红,村集体经济占30%,一般户占30%,贫困户占40%。

  在尕秀村村民贡保加的牧家乐里,酸奶、糌粑、酥油茶,风味藏餐让人眼前一亮。在村子里还可以买到加工好的风干牦牛肉、蕨麻、曲拉、虫草等特色产品。“等到6、7月份,进入旅游旺季时,一天能赚上千块钱呢。” 贡保加对记者说,“以前就是靠牛羊,逐水草而居。现在变化可大了,虽然我的牛羊少了,但收入增加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甘南州着眼脱贫攻坚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结合“全域无垃圾”创建行动,打造旅游专业村157个。扶持发展农家乐、牧家乐等1600多家,为3.8万农牧民群众就地就近实现旅游增收搭建了平台,其中17个旅游专业村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纳入“三区三州”旅游公益扶贫规划范围,甘南旅游扶贫减贫模式入围“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

  “下一步,甘南州全年计划减少贫困人口1.79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以下,退出贫困村97个。舟曲、临潭两个深度贫困县,贫困发生率分别为7.95%和6.31%,要在今年达到脱贫摘帽条件。加大对非贫困县、贫困村内贫困人口的支持。贫困人口退出后,保持扶贫政策的连续性,尽最大努力减少和防止脱贫人口返贫。”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甘南州委书记俞成辉信心满满。

(责任编辑:杜旭)
下一篇:

青海职业教育为农牧区贫困家庭打开致富之门

上一篇:

农者荣耀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