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巢状市场:小农扶贫的“点对点”社群营销

2019-04-11 13:37:00浏览:655评论:0 来源:山村网   

  当前,一些贫困地区在推动规模化产业扶贫时遇到了产品同质化、经营风险大等问题,而农户分散经营农副产品又面临规模小、信息闭塞难题。基于此种情况,中国农业大学通过在贫困山区推广巢状市场小农扶贫模式,将一家一户现有绿色农副产品进行整合,借助移动新媒体手段,通过帮扶人员或熟人介绍直接对接城市消费群体,进行“点对点”社群营销,帮助贫困户增加了现金收入,同时推动了城乡进一步融合。

  记者近日走访了解到,一些贫困地区在发展扶贫产业时,遇到了投入多、周期长、见效慢、参与度不高,只重视前期投入、缺乏后期保障等情况。例如,在冀北一个贫困村,贫困户先后跟着不同的扶贫工作队尝试新型玉米种植、对箱包进行初级加工等,但由于市场原因未有明显成效,产业扶贫方式在一些地方遇到瓶颈。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叶敬忠分析指出,产业扶贫是重要的扶贫方式之一,但同时也将小农户的命运交付给了大市场。各地常常投入大量财力、物力、人力帮助农民搞产业开发,但很多时候因产品面临销售问题,部分贫困户很难参与,小农户时常处于产业链最底端,造成了部分贫困地区发展产业的条件不够成熟,贫困户受益有限,难以稳定脱贫。

  9年前,中国农业大学在河北易县等地推行巢状市场小农扶贫模式。所谓巢状市场,就是将一家一户比作一个“蜂巢的窝”,但集纳起来也具备足够的数量。巢状市场着重于通过一个纽带,将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直接对接。

  农户院里的鸡鸭猪羊、菜园中的蔬菜、山坡上的瓜果核桃板栗,以及农民自己加工的豆腐和粉条都是可供出售的产品。这些产品拥有可持续、原本就有、无需特殊发展等特性,也是过去在村民家门口很难被直接出售的。在摸清村民生产底数的前提下,中国农大研究团队开始有计划地在易县桑岗村指导农民的生产活动,从选种、施肥、用药方面进行规范,以确保农产品质量。同时,研究团队邀请亲朋好友、同事等,依托个人社会关系网络,借助新媒体平台帮助这些农产品对接城市消费者群体。

  实践证明,依托熟人关系的社群营销很快产生了效果。城市里不少消费者对通过传统方式产出的农副产品很感兴趣,通过朋友圈、业主群、微博等载体将相关信息快速传播。

  巢状市场小农扶贫新模式给农户带来了直观的收益,其中不少贫困户已实现月月有进账。在当地有关部门和中国农大研究团队的指导下,这种扶贫模式已经产生了良好效益。

  一是低进入门槛带动了贫困户普遍参与,并使其成为“复古式”职业农民。叶敬忠说,由于此种模式保留了农民最熟悉的耕种方式,即使是劳动能力较弱的贫困户依然可以通过养鸡、养猪等方式参与进来。

  二是社群营销产生稳定的消费群体,保障了贫困人口获得持续收入。据桑岗村巢状市场负责人许新金介绍,2018年全村累计从巢状市场直接获取收入近30万元,目前全村所产农副产品除农户自己食用外基本能够销售一空,从而实现了参与农户全部脱贫。

  三是拉近城乡关系,推动农村多元化发展。

  四是小农扶贫模式易于在大范围内推广。截至目前,易县桑岗村试点工作的成功吸引了周围7个村纷纷效仿。通过驻村工作队、大学生村官、村干部等人群进行“搭桥”,这些村的农产品成功销往了京津冀不少区域。“在贵州、甘肃、湖南等省份,也有很多地方开始效仿我们的做法。”叶敬忠说。

  尽管巢状市场小农扶贫模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目前生产者自身组织尚处于初级阶段,产品质量不能得到全面保障,不同组织间横向交流较少。不少基层干部呼吁,在检验检疫、交通运输等方面,政府应开辟绿色通道,让更多贫困地区的农副产品进入城市市场。

(责任编辑:杜旭)
下一篇:

聚焦脱贫攻坚突出问题 不断提高民主监督工作实效

上一篇:

淄博周村:扶贫先扶智和志 帮扶先帮技和艺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