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泥鳅常见的病害及其防治措施

2019-04-16 17:18:19浏览:545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泥鳅是我国比较热门的养殖项目,其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对人体有一定的保健功效,因此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养殖效
  泥鳅是我国比较热门的养殖项目,其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对人体有一定的保健功效,因此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养殖效益也非常可观。不过在我们养殖泥鳅的过程中,也难免会遇到一些病害。那么泥鳅都有哪些常见的病害呢?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泥鳅常见的病害及其防治措施。
泥鳅
泥鳅
1 赤皮病
  1.1 病因:由荧光假单胞菌引起。主要发生在高温季节,水温越高,感染越严重,死亡率越高。
  1.2 症状:病鳅先是鱼鳍或体表部分表皮剥落,呈灰白色,肌肉开始腐烂,肛门部位发红,继而在这些部位出现血斑,并逐渐变为深红色。严重时,病鳅体表充血发炎,鳍、腹部皮肤及肛门周围充血,溃烂;尾鳍、胸鳍充血并烂掉;鳍条间的组织常被破坏呈扫帚状,不摄食,直至死亡。
  1.3 防治方法:①避免鳅体受伤,苗种放养前应用3%~4%的食盐水浴洗消毒5~10min。②用1g/m 3 漂白粉全池泼洒或用0.2g/m 3 二溴海因全池泼洒,连续3~4d。③五倍子,每立方米水体4g,将五倍子磨碎后用开水浸泡,疾病流行季节每15d全池泼洒1次。④大黄,2.5~3.7mg/L,先将大黄用20倍重量的0.3%氨水浸泡提效后,再连水带渣,疾病流行季节每15d全池泼洒1次。⑤鲜蟾酥10g,于凉水中搅拌均匀,全池泼洒,浓度为0.5mg/L,每3d1次。⑥蓖麻新鲜茎叶15kg捆成几束,放在池塘周围浸泡,每次浸泡3~4d,连续2次,可防治本病。⑦每亩水面用紫苏0.5kg、走马箭250g的干粉煎汁,遍洒全池。
  2 细菌性烂鳃病
  2.1 病因:由柱状屈挠杆菌引起。全国各养鳅地区终年都有此病的出现,一般在水温15℃以上时开始发生,在15~35℃水温越高越易暴发流行,致死时间也越短。水中病原菌越多,密度越大,泥鳅抵抗力越小,水质越差,越易暴发流行。
  2.2 症状:个别鳅体色发黑,尤以头部为甚,游动缓慢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呼吸困难,食欲减退。鳃丝腐烂发白,尖端软骨外露,鳃上有污泥,多黏液,严重者鳃盖有透明小孔。
  2.3 防治方法:①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或全池泼洒生石灰使池水呈25g/m 3 的浓度。②鱼种放养时用10~20mg/L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5~30min,或用2%~3%的食盐水浸浴5~10min。③用烂鳃灵散拌饵投喂,每千克体重1g(按5%投饵量计,每千克饲料用本品20g),1天1次,连用3天。④外用与内服相结合效果更好。外用土霉素3~5g/m 3水药浴,内服土霉素1g拌1kg饲料,投药饵为1次/d,4~ 6d即可。
泥鳅
泥鳅
  3 烂鳍病(亦称赤鳍病、腐皮病)
  3.1 病因: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水质恶化、蓄养不当时最易诱发该病。此病均在夏季流行,并且发病率较高。
  3.2 症状:病鳅鳍、腹部皮肤及肛门周围充血、溃烂,尾鳍、胸鳍发白并溃烂,鱼体两侧自头部至尾部浮肿,并有红斑。泥鳅不摄食,衰弱至死。
  3.3 防治方法:①放苗前彻底清塘,鳅苗下塘时进行严格的鱼体消毒,可以减少此病发生。②用0.2g/m 3 的二溴海因全池泼洒,连续3~4d。③用大青叶、五倍子、地锦草、乌桕、大蒜按3∶2∶1∶2∶2比例混合研制成药粉,按每千克饲料添加50~100g药粉拌匀投喂,2次/d,连喂5~6d。④用0.4g/m 3 强氯精全池泼洒,严重时用2次。
以上就是泥鳅常见的病害以及防治措施,我们在养殖过程中要加强水质管理,定期进行消毒,控制好养殖密度。在一些病害高发的季节要增加巡塘次数,及早发现病情及早治疗。想了解更多动物疾病防治技术,请关注第一农经网。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农村养老不仅需要物资支持 还要帮老人解决实际难处

上一篇:

农业农村部下发通知加强农机购置补贴监管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