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春暖花开。走进济宁市兖州区小孟镇梁村,村民正在地里起垄、施肥,干劲十足。据该村党支部书记李海龙介绍,今年土地流转600余亩,用来种植丹参,村民入股分红。
自去年开始,小孟镇梁村在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引入丹参种植项目。一年下来,600多亩的丹参给当地村民带来近300万元的收入,钱袋子鼓了,村集体经济发展起来了,群众脸上笑意盈盈,劳作的意义在春天里又焕发了新的光彩。
小孟镇梁村的地头上,三三两两的村民已经开了中药材种植移栽机,开始初春过后的松土深耕作业。村民闫西刚正忙着栽植,他家去年入股合作社60亩地,去年卖鲜丹参纯利润6万,此外在村里丹参合作社里打工,工资每天70元,再加上60亩地的租金,一年能收入10万。
头顶着“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的荣誉,在探寻新致富新方向的路上,梁村人“勇于尝试”。2018年开启了丹参种植,土地确权、土地流转,成立合作社等系列方式,让村级集体经济逐步成长起来。
据了解,丹参系一年生经济作物,根系发达,既可保持水土、涵养水分,减少水土流失,又可绿化荒山,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调节小气候。“我们村今年计划增种400多亩丹参,有钱大家一起挣,只要村民得到实惠,我就算累点也值得,我一定要把这个项目做好,壮大村级实体经济。”李海龙说。
“丹参种植属当年投资见效的短、平、快项目,而丹参由于其本身独特的生长惯性,市场行情不太景气的冬天可以暂不收割,在次年收割时,生出的种子也可以卖钱。现在咱山东丹参提供全国60%-80%的需求,前景很好,村里种这个,至少能保证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李海龙说,村民把家门口的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可以收入租金,有劳动力的村民还可以再打工挣钱。
据介绍,丹参种植需要的劳动力多,整理土地、施底肥、起垄、盖膜、移栽秧苗、除草、挖丹参等都需要人工,按照每天60元计算,一年100天,就可以收入6000元。目前,村里140户600多人加入了合作社。
“合作社采取以政府引导,村民主导的产业发展模式,是顺应乡村振兴大势的有效举措。”李海龙和村民们在松软潮湿的土壤中忙碌着,暖风抚面,风里期待新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