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2815米,山高坡陡、土地贫瘠、气候寒冷,这样的环境不适合农作物生长。然而,建起来的致富仓库让村民又看到了希望。在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县马鹿塘乡“2815火腿加工厂”,9000根火腿整齐地挂在横梁上,香气扑鼻。更香的,是村民越过越火热的日子。
发展产业是脱贫的有效手段之一,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产业扶贫新模式,让“县有示范、乡有主导产业、村有骨干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的目标成为现实。
贫困村有1——2个产业发展项目,每个贫困户有1个增收项目。目前,昆明市集体经济“空壳村”全部清零,东川、寻甸、禄劝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标。三县(区)全部入围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产业发展覆盖率达100%,通过发展产业,带动贫困户8万余户,户均增收900元以上。
因地制宜念好致富经
昆明是集都市、农村、山区为一体的城市,一些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农业产业发展滞后。
2017年以来,全市推进农业产业、经济林果、林下经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小微企业培育、电商扶贫、农村综合服务社建设、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促进三产融合,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由于受到地域及自然条件限制,提起产业,马鹿塘乡的村民们只能“望土兴叹”。海拔高、路途远,成为马鹿塘发展的最大瓶颈。
“高寒气候适宜腌制火腿,腌出来的肉香嫩不咸,但没地方卖。正是老乡的一句话,让我们眼前一亮。”马鹿塘“2815火腿加工厂”负责人余瑞介绍,去年10月,公司在马鹿塘建起仓库,专门用来挂晒腌制火腿。品质上乘的火腿市场价可卖到每公斤100元,统一售卖能再提升10%左右的价格。
不成规模便没有经济效益。马鹿塘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利用上海市普陀区帮扶资金500万元建起“2815火腿加工厂”。
“禄劝高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经营主体,火腿厂原料生猪原腿由村委会以高于市场价10%的价格从农户家收购,我们又用传统腌制方法制作,统一销售后返还一部分资金给村委会。”余瑞算了笔账,每个村委会每年收购火腿1000只,每只火腿返还30元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火腿厂的建设可带动全乡近4000户农户的生猪原腿销售,这种农户+支部+村委会+公司的模式,不仅让农户钱袋越来越鼓,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有了肉,自然少不了酒。高海拔地区适合高粱生长,而高粱正是酿酒的原料之一。
“乡上与贵州云郎酒业合作,总投资1500万元在普福村委会建酒厂。”马鹿塘乡党委书记李本雄介绍,企业免费提供小红粮种子给农户种植,种植后以每公斤5元的保底价格进行回收,目前村委会户均种植1.5亩以上,总共种植高粱2300亩。“乡上每年按入股资金总额抽取10%的分成,产业带动农户年增收3000元以上,乡里也有了经济收入,为以后发展提供助力。”
“酒肉”产业有效带动增收,形成群众得实惠、企业有收益、村有集体经济、政府有税收的一举多赢新格局。
科学规划发展讲精准
产业不仅要有特色,而且要能持续为乡村“造血”。
2018年,东川李子沟开花洋芋三上《焦点访谈》,两次走进央视农业频道,开花洋芋成为李子沟村致富的支柱产业。
2018年8月,为了做大开花洋芋产业,铜都脱贫创业园成立八角地农业开发公司,让全村172户贫困户参股成为公司股东。“李子沟开花洋芋种性历经30余年退化,产量低、抗病性几乎为零,老品种种性已经走到断崖边的严峻局面。”铜都脱贫创业园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省、市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公司采取种植户示范、稳步推进的方式,改变李子沟村农户传统靠天吃饭的落后耕作观念,推动品种改良,不断优化口感,以提质增产提高村民收入。
除了本地销售,让开花洋芋搭乘电商快车销售到省外,也是特色农产品走出大山的有效方法。
据介绍,铜都脱贫创业园以“线上+线下”的方式,电商公司在昆明主城及东川开设“体验东川”土特店,积极发展小吃加工售卖。“本月,篆新农贸市场和版筑翠园将有3个新店开张,年内还将在呈贡市级行政中心开设新店和窗口,争取帮助建档立卡户打造定点特色果蔬种植园。”该负责人介绍,“线上+线下”的方式让30名建档立卡户稳定就业,最高的月收入达到5600元。
“李子沟开花洋芋要长远发展必须走绿色、有机栽种的路,这样才能进入北上广深等更大的市场。”他介绍,明年东川将建立500亩规模的现代化、有机马铃薯种植园。同时,还将带领村民在李子沟建设一个面对全国市场、专门生产高端生态面条的面条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