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的路子就是好。我入股了养羊合作社,又流转了土地,一家人的日子越来越好。”日前,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驿马镇杨湾村村民吴俊礼说,他用5万元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入股了兴富养殖合作社养羊,每年从合作社能领到保底分红;同时,将20亩山地又流转给合作社,每年还能拿到3000元的流转费,自己还在合作社上班挣工资,一家人的日子是越过越好。
吴俊礼说的“331+”,是庆阳在全市推行的一种农业产业化扶贫新模式,通过第一个“3”,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三方产业联合体,创新农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运用第二个“3”,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创新资源配置和经营方式;建立“1”,统一科学的品牌化质量管理体系,创新扶贫产业发展方式;再配套“+党建”“+集体经济”等方式,巧妙整合各种要素、各方力量,构建全新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了一只拳头,全力以赴打赢产业扶贫攻坚战。
科技助力释放攻坚深贫更强动力
地处陇东的庆阳是革命老区,也是甘肃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其中,环县、镇原县一直是庆阳扶贫开发的坚中之坚、难中之难,被甘肃省确定为深度贫困县。在脱贫攻坚最吃劲的时候,庆阳针对深度贫困地区和非深度贫困地区分别出台了脱贫攻坚实施方案,把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有效的举措、更加有力的工作,全面提升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成效,坚决打赢打好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战。为此,庆阳市紧紧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决心依托特色优势产业,在一户一策产业增收方案的基础上,全面实施“331+”现代农业产业化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新模式,并出台了《庆阳市羊产业精准扶贫三年行动实施方案》。
2018年10月,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以下简称牧医所)和甘肃中盛华美羊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简称中盛公司)正式签署技术合作协议,共同启动湖羊育种工作。作为庆阳市引进的一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中盛公司是当地的肉羊养殖龙头企业,肩负着庆阳市肉羊产业扶贫特别是助推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的重任。近一年来,该项目负责人张莉研究员多次去中盛公司开展肉羊育种技术指导,并定期派专业硕士研究生驻场试验,作为牧医所动物遗传育种学科的骨干专家,她依托所内科研平台,帮助中盛公司不断优化场内育种核心群、探索湖羊全基因组育种技术及应用、指导实施国家肉羊生产性能测定站项目、协助申报国家肉羊核心育种场等,在完善系谱、开展生产性能测定、数据信息化采集等方面做了大量的育种工作,并通过整合牧医所的繁殖、营养、疫病防控等技术资源开展高效协同育种工作,建立湖羊高效养殖与育种技术平台。张莉研究员还兼任中共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四支部纪检委员,同时负责对甘肃庆阳市的所级科技扶贫对口帮扶任务,通过与中盛公司的技术合作,形成“牧医所+中盛+地方政府+贫困户”四位一体帮扶体系,共同开展庆阳深度、非深度贫困地区的肉羊产业扶贫工作。
记者了解到,中盛公司在庆阳启动了1000万只肉羊产业化建设项目,在深度贫困县镇原县、环县和贫困县西峰区、庆城县等地建成了万只种羊繁育场。通过“331+”农业产业化扶贫模式,庆阳市把肉羊产业作为第一扶贫产业,把肉羊产业作为实施精准扶贫、攻坚深度贫困的重要抓手,全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探索“331+”和“五位一体”产业扶贫模式,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产业发展共同体,初步实现了产业培育与脱贫攻坚共赢,有效保障了贫困户稳定增收,走出了一条深度贫困县区产业扶贫的新路径。
利益联结拓宽稳定长效增收渠道
“在肉羊产业上,庆阳市充分发挥中盛公司的龙头带动作用,用‘331+’扶贫模式,让贫困户实现5种收益,最大限度地激活农民的内生动力,让企农合作、共同发展,形成利益共同体,以实现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庆阳市副市长董涛说,一是户托社养型,龙头企业提供怀孕母羊和公羊,保护价收购育肥羊。贫困户购买20只基础母羊入股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经营,农户和合作社按比例分红。村集体以村级产业互助资金入股,按股分红。贫困户每户每年可分红15000元,人均3750元。二是公司代养型,合作社以场地、圈舍、机械设施、资金、养殖管理技术入股,贫困户以饲草地、扶贫专项资金、扶贫贴息贷款入股,由公司统一代养经营,给合作社、贫困户按股分红。贫困户每户每年可分红10000元,人均2500元。三是农户自养型,公司与贫困户、合作社签订收购合同。贫困户利用扶贫专项贷款,从公司购买基础母羊和公羊按标准饲养,合作社给贫困户提供技术服务,公司以保护价回收出栏羊只。每个贫困户购买15只基础母羊,年饲养量达到45只,出栏30只育肥羊,可获纯收入16403元,人均4100元。四是种草增收型,贫困户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或饲草企业,或者贫困户自己种植饲草,饲草企业订单收购,贫困户获得土地流转收入或者饲草种植收入。以每户种草10亩为例,每户每年可获纯收入4000元,人均1000元。五是务工增收型,龙头企业和合作社优先选择贫困户劳动力,通过培训吸纳贫困群众到养羊各个岗位当产业工人,领取工资报酬,增加务工收入。每个务工劳力年收入20400元,人均5100元。该模式可以一揽子解决扶贫“事、人、钱、物、技”和“理念、机制、路径、方法”问题,把“相对有限”的政策资源与“相对无限”的社会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合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记者在环县城东塬万只基础母羊繁育养殖场看到,养殖场除了进行湖羊基础母羊的繁育和选育外,还向合作社和贫困户投放怀孕母羊和种公羊,并对全县养羊户开展现场技术培训,采取“3天理论学习+7天实践操作”的培训方式,对发展湖羊养殖的贫困户进行现场“踏栏”轮训,引导环县肉羊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
“公司进驻庆阳以来,以‘饲草种植、种羊繁育、屠宰加工、饲料加工、有机肥加工、冷链物流’六大板块,实施全产业链开发,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带动贫困县特别是深度贫困县的贫困群众种草、养羊、就业,向着脱贫目标快速迈进。”中盛公司总经理孙好国说,公司以牧医所为科技支撑,以合作社为载体,发展肉羊产业,解决了分散养殖质量不高、抵御市场风险不强的问题,促进了环县等深度贫困县及其它贫困县区村集体经济发展和贫困群众增收。
“这个模式让我们这些贫困户发展产业找到了靠山。”环县曲子镇西沟村村民谷金荣说。
“331+”产业扶贫模式,鼓励龙头企业、规模养殖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稳定的三方联动合作,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托管代养、订单帮扶等多种形式,让深度贫困县的贫困群众与新型经营主体间构建了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拥有了稳定的增收渠道。
机制创新助力扶贫模式有效升级
“短短一年时间,有1.12万元的分红,真没想到。这离不开党的好政策,也离不开合作社。”时隔半年后,庆城县驿马镇杨湾村的贫困户常广科仍对去年9月举行的庆城县“331+”湖羊养殖产业扶贫首次分红仪式记忆犹新:全村65户贫困户第一次共享了65.46万元的产业扶贫“大红包”。
2017年,庆阳市在庆城县杨湾村探索“三方联动、三变推动、品牌带动、党建促动”的“331+”农业产业化扶贫模式。当地按照“政府引导、合作社带动、农民入股、合作社托管”的发展模式,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利益联结方式,以“三变”为核心,以中盛公司、合作社、贫困户三方联动合作基础,开展湖羊托管繁育养殖,带动贫困户增收。
“村民除了以羊只和土地入股合作社享受分红外,还能在合作社打工挣钱。”兴富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小军说,按照协议合作社负责“统一舍饲养殖、统一饲料加工、统一疫病防控、统一销售服务”,实现标准化养殖,降低市场风险,贫困户则通过中盛公司担保贷款,申请政府贴息的银行贷款来购羊入股。同时,入股贫困户以土地入股,由合作社统一种植、收割。
杨湾村起步探索实践“331+”模式后,村里的65户贫困户分别以5万元政府贴息贷款购买湖羊,以“入股”的方式“寄养”在合作社里,合作社全程负责防疫、养殖、饲草种植等环节,由中盛公司进行技术指导并以保护价收购。
“合作社的利润大部分作为分红返给贫困户了。”李小军说,“331+”模式是以三方联动合作为基础、以“三变”机制为核心,贫困户按股分红获取收入,以产业入股分红,既壮大了集体经济,又实现了贫困户稳定增收。
“331+”农业产业化扶贫模式,突出“三变”改革这个核心,培育了贫困户发展产业增收的新动能。“通过这一模式,让贫困户参与到产业发展互助合作中来,变‘输血’为‘造血’,将‘沉睡资源’变成了‘增收资源’,将‘改革红利’变成了‘集体盈利’,将‘资产保值’变成了‘产业增收’。”庆城县委书记葛宏表示,借助“331+”产业扶贫模式,当地有效解决了农村“三变”改革中的瓶颈制约,加快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
孙好国说,2018年,中盛公司通过“331+”模式,投放湖羊种羊6.2万只,带动庆阳市肉羊养殖合作社318个,入社贫困户17789户,每户年增收1.5万元以上。为了升级331+产业扶贫模式,今年中盛公司和庆阳市推行“政府+银行+龙头企业+合作社+保险”的“五位一体”的肉羊养殖新模式,将组建510个合作社,通过政府利用扶贫资金建设存栏400-4000只的湖羊标准化示范合作社羊场;银行通过政府成立的扶投公司担保贷款解决合作社的流动资金来购买种羊、饲草料等;全面实行基础母羊保险制度,保险费由政府全额承担;龙头企业以合作社基础母羊总数的一定比例种羊及管理入股合作社,负责运营管理,确保每个示范社年产值达到目标产值,每年按甲方投入的固定资产比例进行分红。剩余利润由龙头企业和合作进行二次分红,进一步提高养殖效益,更好实现各方利益分配,实现产业扶贫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