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6月3日讯 (国家)食品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组织召开的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天祝县)誉名“中国高原食用菌之乡”专家评审会议6月1日在京召开,天祝县通过专家评审正式誉名为“中国高原食用菌之乡”。
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食用菌总产量为3712万吨,而在1978年,全国食用菌总产量仅为5.8万吨。随着稀有食用菌种植技术的完善,一些小品种稀有菌菇产量增长速度较快。全国大部分地区把食用菌产业作为扶贫的主导产业。
天祝县地处河西走廊东端,为青藏高原、黄土高原的交汇地带,海拔2040-4787m,境内地形复杂,高差悬殊,农牧区主要分布在海拔2040-3100m之间。受地形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天祝县年平均气温3.5℃左右,4-9月自然平均温度在12℃左右,此阶段的冷凉气候非常适宜香菇、双胞蘑菇、金针菇、滑子菇、海鲜菇、羊肚菌、白灵菇等中低温型食用菌的生长。
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了解,为加快发展现代食用菌产业,着力建设祁连山现代食用菌产业带,天祝县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天祝县现代食用菌产业的实施意见》《天祝县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方案》。计划到2020年,全县力争再引进培育食用菌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以上,培育发展食用菌专业合作社6家以上,新增食用菌产业投资4亿元以上,食用菌年生产能力达到4500万袋以上、畦栽70万平方米以上,带动农户达到5000户以上,食用菌产值达到3.8亿元,积极发展食用菌精深加工,全力打造“中国高原食用菌之乡”。
从2017年开始,天祝县定期免费开展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采取集中培训和现场指导等方式,使有意愿从事食用菌产业的贫困户每户至少有一人熟练掌握食用菌栽培技术。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群众参与、共同致富”的基本思路,实行“三变”改革和“企业+合作社+农户”经营主体共同参与的运行模式,引领、扶持当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2019年栽培各类菌菇1900万袋,预计可生产各类食用菌1.2万吨。并正在建设天禾海鲜菇产业园、天沪香菇双创产业园、臣祥滑子菇产业园、蘑瑞尔斯羊肚菌产业园4个食用菌产业园。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天祝县是高原夏季食用菌适宜生产区,食用菌生产已成规模,食用菌种植体系利益机制完善。天祝县把食用菌产业作为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特色农业的重点产业,将食用菌产业打造成天祝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精准扶贫的支柱产业之一。根据(国家)食品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冠名、誉名的标准统则》规定,天祝县符合誉名要求,专家组一致同意誉名为“中国高原食用菌之乡”。
与会专家还为天祝县食用菌的发展提出六点意见。
一是抓好基地建设,发挥典型示范引领带动作用。按照农产品安全县建设的发展思路,建设规模化、集约化栽培和“工厂化”生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突出标准化生产,培育知名品牌,打造食用菌生产重点乡镇、专业村,做到典型引路,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扩大规模,真正把食用菌产业做大做强,成为区域特色优势产业。
二是创新体制机制,加大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坚持一个产品建立一个基地、一个基地联接一批农户、一批农户组建一个合作组织(专业合作社或专业协会)、一个合作组织挂靠一个龙头企业,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科、工、贸一条龙。把每个产品的各个产业链条有机联结起来,专业化生产,标准化运作,规模化经营,形成产业化格局。
三是强化标准生产,创建产业特色优势品牌。进一步加强食用菌企业标准化生产管理,借鉴国际和国内食用菌生产标准,根据该县实际,严格按照生产环境标准化、投入原料标准化、菌种制作标准化、生产过程标准化、产品加工标准化、包装运输标准化的要求,创建绿色、有机品牌,进一步促进天祝县食用菌产业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是完善服务体系,健全完善扶持政策配套措施。加大对食用菌产业发展规模扶持力度,对食用菌的引种、试验、示范、营销、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及菌种厂建设、品牌建设等方面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金融部门将贷款资金向食用菌倾斜,确保食用菌生产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五是着力精深加工,拓宽销售渠道。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开展研发生产系列加工产品,逐步向即食食品、休闲食品、保健食品、生物制品方向发展,提高食用菌加工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通过组建销售团队、经纪人队伍,培养食用菌营销队伍。结合网络销售、企业自销等销售渠道,不断扩大国内销售市场。
六是推行生态循环农业,实现食用菌废弃物循环利用。积极推广生态循环农业新技术,按照“秸秆—基质—食用菌生产—菌渣—有机肥—有机农业”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探索秸秆、菌渣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支持食用菌废弃物循环利用,开发加工菌渣饲料、菌渣有机肥料,建立完善种植业—养殖业—菌业循环农业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