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浙江智慧监管发力信用体系更完善

2018-11-11 14:12:30浏览:1022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本报记者朱海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水产品成为许多家庭餐桌上的心头爱。然而水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却频频被置于风口浪尖。使用

本报记者朱海洋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水产品成为许多家庭餐桌上的心头爱。然而水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却频频被置于风口浪尖。使用抗生素、重金属超标、投喂避孕药等字眼,牵动着人们的神经。

记者发现,浙江近年来不断强化源头治理和执法监督,坚持“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抓、两手硬,针对每一个质量安全的风险环节进行升级完善,不少做法可圈可点。

水是渔业的源头,只有养好水才能养好鱼。2014年起,浙江以治水为抓手,深入推进“渔业治水促转型”行动,倒逼养殖业的转型升级。

在湖州市德清县,下渚湖街道是远近闻名的“青虾之乡”,从业者有将近3000人。近年来,街道开展养殖尾水治理,为各场制定了个性化的生态治理方案的同时,还牵头成立渔业养殖协会,便于实施长效管理。

在德清,21多万亩养殖水面带来的尾水一直是当地政府关注的问题。通过两年的持续治理,一大批渔场升级换代。不久前,该县还成立了水精灵青虾产业农合联,将根据市场需求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为会员和青虾养殖户统一提供虾苗饲料鱼药、统一制订养殖标准、统一办理产品认证、统一技术指导服务、统一商标品牌销售等全方位服务。

除了治水,绿色养殖更是质量安全“产出来”的关键。以水槽作跑道,依靠一侧的推水增氧装置,使水体实现循环流动,鱼儿争先恐后逆流而上,好似在“跑步健身”。如今这种养殖方式在全省已建成400多条,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清洁、高效,减少鱼病。

除了“跑道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稻鳖(虾、鱼)共生、种草养沼虾等生态养殖新模式,也同样风靡浙江。几年来,浙江新创建国家级健康养殖示范场就达到了297家。

如果说“产出来”已是亮点纷呈,那么“管出来”同样是百花齐放、各显神通。除了落实主体责任和属地监管责任,持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等“常规动作”外,浙江稳步建立长效监管机制,通过市场化和社会共治的理念来倒逼严控质量安全。

2017年5月起,浙江省内规模以上生产主体销售食用水产品,必须开具质量安全合格标识。

记者看到,一纸小小的合格证上,要写明产品、生产经营者、产品合格方式、生产日期等信息并附有二维码,俗称“一证一码”。这意味着,只要遇到质量问题,消费者可以凭此证来维权,生产主体再也无法“浑水摸鱼”,质量与口碑大幅提升。

为了配套跟进,浙江还在提升监管能力上下功夫。早在2014年,浙江就启动了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并建设了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目前该平台已录入规模以上水产养殖主体近2万家。去年,在原有追溯功能的基础上,浙江还对管理平台进行了升级,增加主体信用管理、抽检信息等功能,着力推进智慧监管。

为了更好地为渔民和消费者提供快速检测服务,浙江还计划安排专项资金,通过几年时间,使涉渔乡镇水产品快速检测服务实现全覆盖。

可以明确的是,未来在浙江,数字化的监管模式将成为主流。据介绍,目前,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正研究制定管理办法,拟将两次以上抽检不合格、违法违规添加非食用物质、拒绝接受检查或抽检等行为的生产主体列入黑名单实行重点监管,并通过大数据分析,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和智慧化监管联动。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黄鳝人工繁育技术

上一篇:

乳山县:发展牡蛎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