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三年氯化钾海运进口大合同谈成的时间分别在7月、8月和9月,所以到了7月份,自然而然地对大合同要更上点心了。
中肥网数据显示,前面三年签订大合同时国内氯化钾港存总量都是在150-170万吨水平,而且签订之前的一个月基本上就已经明显下滑到该水平附近。而目前呢?290万吨左右!多少业内是一直等着前面的大合同执行完毕,进口量下滑,但结果却是越等越多!怎么签?
按理说签个290美元以上,成本涨了,如果国内能水涨船高,那这么多港存可就赚了!但港存这么多,都“堵”了,况且国内需求也没有明显的利好表现,怎么涨?国内没有涨的预期,又不缺货,怎么可能大胆去接受外商的涨价?
那好,使劲往下压,签个280美元,或者270美元,或者更低……成本降了,低价格不就好销售了吗?但港存这么多,行情这么差,万一成本降了价格也被迫再降呢?尤其是那近300万吨的变为高成本的库存怎么办?
所以,港存不降,怎么签?急什么急?
也许有人会提出异议:港存这么多,也就是筹码多,那不正好可以借此机会去跟老外谈,尽可能压低价格,好让国内受益吗?暂且不说什么在商言商,什么健康发展,起码老外也不是傻子呀!这么快就给你国内降价了,印度、巴西怎么办?东南亚怎么办?那么多新建的产能怎么办?
所以综合来看,“拖”是国内外谈判双方默认的好的应对当前市场局面的、没有办法的办法了。要么拖到港存降下来,要么拖到需求转好,要么拖到国际上涨价了或者又出事故了……按照290万吨左右的港存来看,按照当下的国际、国内市场现状来看,这个“拖”恐怕会很长吧?!
综上,7、8月份签订大合同可能不大,较快也是9月份,活着到十一之后,若三季度里进口量仍降不下来,2019出现“空白”的可能性也将很大!国内上连炒都没必要,只能交给时间慢慢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