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误食中毒事件频发 采食野生蘑菇要知道这些常识

2019-07-09 13:07:49浏览:202评论:0 来源:华声在线   
核心摘要:当前,野生蘑菇进入生长旺季,湖南省老百姓误采误食有毒野生蘑菇中毒事件频发。今年1月1日至7月7日,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收到有毒蘑菇中毒事件报告88起,死亡10人,死亡人数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150%。7月8日,省食安办邀请专家举办“毒蘑菇”专题科普活动,教授大家采食野生蘑菇的基本常识,提醒大家野生蘑菇不能乱吃。
  误食野生有毒蘑菇中毒事件频发,省食安办邀请专家举办专题科普活动,提醒大家——

  采食野生蘑菇要知道这些常识
 
  当前,野生蘑菇进入生长旺季,湖南省老百姓误采误食有毒野生蘑菇中毒事件频发。
 
  今年1月1日至7月7日,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收到有毒蘑菇中毒事件报告88起,死亡10人,死亡人数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150%。
 
  7月8日,省食安办邀请专家举办“毒蘑菇”专题科普活动,教授大家采食野生蘑菇的基本常识,提醒大家野生蘑菇不能乱吃。
 
  中毒事件频发

  ——家庭是主要场所,农村中老年是重点人群
 
  “当前正是误食有毒野生蘑菇中毒的高峰期,要引起高度重视。”省疾控中心副主任医师梁进军介绍,根据省疾控中心监测,今年,我省误食有毒蘑菇中毒事件主要发生场所为家庭、宾馆饭店和单位食堂,其中,家庭为主要场所。在全省发生的88起中毒事件中,81起发生在家庭,10起中毒死亡事件全部发生在家庭。
 
  “农村中老年是重点人群。” 梁进军说,农村中老年人缺少对剧毒蘑菇的鉴别能力,误食中毒的情况常有发生。如,如邵阳县、祁阳县、宁乡市均发生过误食有毒野生蘑菇中毒事件。
 
  据湖南师范大学真菌研究室的调查显示,在我省,有毒蘑菇种类达30多种,可产生7种不同的中毒症状类型。其中,80%以上的中毒起数、中毒人数和死亡是由误食鹅膏菌属的种类所引起,而灰花纹鹅膏菌和裂皮鹅膏为“罪魁祸首”,被业界称为“杀人狂魔”,其次是亚稀褶红菇。
 
  注意五大误区

  ——长相普通和虫咬过的蘑菇不一定安全
 
  野生蘑菇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深受人们喜欢,民间曾流传了很多种鉴别有毒蘑菇的方法。
 
  “这些方法并不科学。” 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真菌研究室主任陈作红介绍,民间流传的鉴别方法存在五大误区。
 
  误区一:鲜艳的蘑菇有毒,颜色普通的蘑菇无毒。而鸡油菌、褶孔牛肝菌颜色鲜艳,却美味可食用;而“长相平平”的灰花纹鹅膏菌则有剧毒。
 
  误区二:长在潮湿地方的蘑菇有毒,长在清洁地方的蘑菇无毒。有些长在松林中的鹅膏菌、口蘑、红菇也是有毒蘑菇。
 
  误区三:虫咬过的蘑菇无毒。一些有毒蘑菇成熟后同样会长虫。
 
  误区四:用银器可试出毒蘑菇。蘑菇毒素多为生物碱,不能与银器发生化学反应。
 
  误区五:高温煮熟就没有毒了。毒蘑菇的毒素稳定耐热,一般烹调方法无法消除毒性。

  如何辨别有毒蘑菇?
 
  “凡是‘头上戴帽、腰间系裙、脚上穿鞋’的蘑菇肯定有毒。”陈作红教授说,头上戴帽指有菌盖,腰间系裙指有菌环,脚上穿鞋指有菌托,这类蘑菇千万不能采食。

  中毒后如何就诊
 
  ——去大医院治疗,请专家鉴定有毒蘑菇种类
 
  如何防止误食有毒野生蘑菇中毒事件的发生?
 
  “加大宣传,让老百姓认识到有毒蘑菇的危害,不去采食。”陈作红教授说,在蘑菇生长旺季要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告知广大百姓。
 
  今年6月份,省食安办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误食野生蘑菇和工业酒精中毒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部门加大宣传,紧盯集体聚餐单位、农贸市场、景区市场、农村集市、农家乐和餐馆等重点场所,严厉打击违法销售和加工野生蘑菇行为,严防有毒野生蘑菇流入餐桌,发生中毒事件。
 
  “一旦误食有毒野生蘑菇要及时就诊。” 省疾控中心副主任医师梁进军提醒,蘑菇种类不同,所含的毒素也不相同,很多有毒蘑菇的毒素会潜伏在体内,发作后还会出现反复,如果误食了有毒蘑菇,一定要及时到大医院就诊,并请菌类专家鉴定毒蘑菇种类,以便对症下药。
 
  “用催吐(指使用各种方法,促进呕吐)的方法,将有毒蘑菇呕吐出来,也是有效的急救法。” 梁进军说。
(责任编辑:城阳)
下一篇:

上半年重庆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出炉:农兽药残留不合格占比超六成

上一篇:

永州积极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