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农村散养鸡, 也就是笨鸡的需求日益增加。在市场的带动下, 农村饲养笨鸡的农户也逐渐增加, 有的已逐步走向规模化。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凸现, 养殖效益低下, 有甚者出现亏损, 严重挫伤了农民养殖积极性,影响笨鸡产业的发展。下面就农村笨鸡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做以浅析。
1. 存在的问题
1.1 饲养品种混杂
农户多采用自繁自育的形式, 通过自家或左邻右舍的鸡蛋作为种蛋进孵化, 这种种蛋往往带菌较多, 种鸡血源混杂。孵化出来的小鸡, 疾病多, 成活率不高, 产蛋率总体不高,季节性产蛋明显。
1.2 管理方式粗放
生产管理技术是决定笨鸡养殖效益高低的关键因素。农户饲养笨鸡通常以自家小院为饲养场地, 一是场地小, 往往在有限的场所饲养过量的笨鸡。实践中有的农户, 经常几十只鸡挤在一个鸡舍里造成氧气不足, 热度过大, 有的鸡舍防寒保暖能力较差,使鸡无法抵御寒冷。导致笨鸡总体产蛋率不高, 笨鸡蛋质量下降, 影响养殖效益。二是在饲料的配比上也以原生态的食物为主, 虽然保持了鸡的原生态饲养方式, 但在有限的场所内往往造成鸡的食物不足, 营养搭配不合理。
1.3 饲养周期长
北方的鸡苗投放集中在5 月份以后, 以产蛋为主的笨鸡因天气原因,一般得第二年春天才开始产蛋, 所以养产蛋笨鸡很难当年受益。而对于肉用笨鸡也因饲养周期长(一般从5 月到12 月份), 使农户饲养笨鸡的兴趣减弱。
1.4 防疫不及时
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 一个养殖周期最少要四种疫苗, 八次免疫。由于农户防疫技术欠缺, 散养笨鸡时不注重防疫, 从而使笨鸡在生长过程中抵御病害的能力下降, 一般一只鸡生病就会影响到整个鸡群的健康。成活率不高直接导致养殖成本的提高, 养殖效益的下降。
2. 对策
2.1 加强饲养环境管理
2.1.1 选择场地
选择经环保监测符合无公害要求的场地, 如林地、河滩、草地、荒地等可作为养殖地。同时要求场地相对封闭、易于隔离、向阳、干燥。
2.1.2 修建鸡舍
要在散养地段中搭盖一定量的简易式鸡舍。鸡舍是供鸡休息、避风雨以及防风保暖所用。一般建成宽5m,高1.8~2.0m, 长度适宜的鸡棚。同时可选用木条、木棍等在棚内搭建简易栖架供鸡栖息。
2.1.3 饲养密度适宜
1~3 日龄雏鸡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100~150 只, 4~7 日龄雏鸡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70~110 只, 8~14 日龄雏鸡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50~80 只, 15~21 日龄雏鸡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30~60 只,22~30 日龄雏鸡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20~40 只。也可依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2.2 强化免疫管理
2.2.1 不要盲目用药
有的养鸡户一旦遇到鸡发病, 不经兽医人员确诊, 自己便盲目用药,从而贻误了病情, 浪费了时间。
2.2.2 不要长期用药
在养鸡日常生产饲料管理上, 为预防鸡病而长时间饲喂各种药物, 不仅造成药物对鸡肾脏的损害和药物的浪费, 而且还使各种细菌产生抗药性,严重影响到后来对疾病的治疗效果。
2.2.3 随时剔除病鸡
在养鸡生产中, 要随时将病鸡剔除隔离, 不要将病鸡与健康鸡放在同一圈舍, 同料混养饲喂, 从而导致疫情传染。
2.2.4 及时淘汰病残鸡及低产鸡
从育雏到产蛋前这段时间只重视鸡的成活率, 对弱小鸡和残鸡不及时淘汰, 既浪费饲料, 又降低养鸡效益。产蛋期间有停产的鸡, 要及时淘汰,减少经济损失。
2.3 适度规模经营
一家一户家庭小群散养, 虽然效益不错, 但没有形成规模效益, 无法进行产业化开发, 难以做大做强, 所以要选择饲养条件好, 场地规模大的乡村作为饲养基地, 适当提高规模化养殖模式, 提高农户的经济效益。同时要加强农户的及养鸡场工作人员的科学养殖观念, 防疫技术培训, 使其掌握科学的饲养方法, 用药方法, 严格遵守科学饲养原则, 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但同时也要注意, 农户进行笨鸡养殖, 需要根据自身的资金力量,劳动力强度, 基地建设条件, 管理技术水平等条件来确定养殖规模, 根据自身力量量力而行,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确保养鸡场各个环节的正常运行。
【小编总结】上文山村网小编为您介绍了农村笨鸡养殖管理技术,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我们网站的关注与支持。